标签: 大学教授

  • 复旦大学教授:找对象一定要找让你有性冲动的人!

    有人说中国人比较含蓄,即使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也不会告知天下:我喜欢你就是因为你长得帅,就是因为你长得美。

    1

    但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给出的答案是“没什么疑问的,我当年爱我先生就是因为他长得帅。”

    沈老师的讲座一个多小时,我们截取片段来了解一下到底为什么找对象一定要找让我们有性冲动的。

    Why do we have to looking for the spouse helf that makes us sexually impulsive.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那个对的人,你只能找到第一眼,让你产生性冲动的人。性冲动完了以后,三观合不合,角色合不合,必然要经过磨合。”

    不知道为什么,现代人会贬低外貌。就觉得爱上一个人的外貌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我觉得不是啊,我一直觉得很幸运,你看我和我先生的孩子长得多好看,那不就是因为基因好嘛?所以其他都不靠谱,好歹外貌的基因还是很靠谱的。

    “我跟我先生谈恋爱很重要的一点,他也没有追我,我也没有反追他。他就是有一天跟我讲:“你做我女朋友吧。”我说:“好啊!”我同寝室的知道后跟我讲,你这样一点都不矜持,我说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他这么随便问一问,如果我说不的话,我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但是人家也说了,就是大家玩玩的。我说没关系啊,我跟帅哥在一起我觉得也很好啊,玩玩也很好啊。”沈奕斐笑着说。

    你是否以为沈老师的观念里,三观就一点都不重要了?当然不是!

    其实你会发现,我们即使是爱一个人的容貌,但是在时间长了之后,你会发现三观依然会起作用的。那个是你挡都挡不住的。可是你第一眼喜欢上这个人的容貌,没什么错。

    2

    爱美是人的天性。有人可能不爱钱,但是没有人不爱美!

    《怪诞心理学》里也说,就连陪审团也会以貌取人——长相中上的罪犯,邢量往往会轻于那些长相中下的人。

    人人都是视觉动物,人人都是外貌协会,就连长得好看的罪犯都有优势,更何况是谈恋爱?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甚是精辟:一个人的外表会决定我是否想要去了解ta的思想。

    杨澜也说过:没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优秀的内在。

    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不看脸,还谈什么恋爱呢?

    很多人都在抱怨,说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好看的人总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着,有更多的机会,遇见更多善意,得到更多的帮助,也比较容易发生故事。

    而不好看的人只能是默默的窝在角落里看着那些好看的人暗自伤神,怨怨自艾,只怪爹妈没有给自己一张好看的脸庞。

    那有人就会说了:那长得不好看的人就不用谈恋爱了吗?我身边很多长得很帅很漂亮的都还是单身,反而是长相一般的早早脱单了呢!

    沈老师他们的研究告诉我们答案:

    我们的研究里面,不是什么样的长相,男性喜欢或不喜欢,更多的是,这个女性有没有发出邀约的信息。我可能长得很漂亮,但是我拒人于千里之外,你会发现,男性也是不敢来追求的。但是如果我长相一般,但是我很活泼可爱,我打开自己,我很欢迎大家来跟我做朋友,这个也是会有吸引力的。

    3

    很多时候,评价一个人的颜值高低,其实不仅仅是看他五官摆在一起好不好看;

    还有整张脸给人的感觉。

    是不是让人觉得舒服妥帖,是不是让人觉得安心踏实;

    以及他说话时的神情,是眉飞色舞,还是不苟言笑;他聆听时的眼神,是目不转睛,还是飘忽摇曳……

    “颜值”,并非只是指单纯的容貌特点,它更像是一种具象化的生活状态,以及一个人全部人生的提炼与浓缩。

    “好看”“颜值高”这个特质并不一定要天生拥有,是可以后天创造的。

    你或许没有精致的五官,但是你通过对自己身材的管理,对面容的打理,对服装上的搭配,来塑造一个得体而精致的自己。

    You may not have exquisite facial features, but you can create a decent and refined self by managing your body, managing your face, and matching your outfits.

    这是一种别样的好看,更厉害的好看。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那么的短暂而仓促的,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深入了解。

    只能够通过匆匆一眼来给你这个人打分,而无疑得体好看的外在肯定会给自己加分的。

    毕竟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在而去了解你优秀的内在,更别说把你当对象来了解相处了。

    After all, no one is obligated to understand your inner strength through your embarrassing appearance, let alone to regard you as other half .

  • 强吻女生的大学教授是“性骚扰”吗?

    10月10日晚,有网友发布照片,指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某某在吃饭时“性骚扰”两名年轻女性。照片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亲了右边女生的脸、也亲了左边女生的手。当时女性有反抗,但王“一直没有停止”。

    就在日前,教育部刚刚下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即所谓高校师德“红七条”,其中明确禁止“性骚扰”。 7月份厦门大学教授的“诱奸门”才过去不久,社会舆论对此类事件仍然敏感。

    11日,当事人王小箭就此事联系媒体称,两名当事女生并非他的研究生,所以自己“没做错什么事”。他还表示,他带学生实践和交流的风格就是“连说带哄”,照片就是他“哄”的时候。

    即便王小箭一再为自己辩白,也难以说服舆论,更何况这样的解释略显荒诞。《京华时报》评论员顾昀直接反驳了王的回应:“且不说王小箭事发前还带着研究生,即便已完全退休,也仍属于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理应遵守师德规范。”

    顾昀认为“若违背当事人意愿”,则属“性骚扰”。尽管从拍摄的照片判断,“违背当事人意愿”看起来确凿无疑,不过当事人王小箭似乎仍有话说。12日,王小箭出现在在成都某艺术展览活动现场,几位男生上前抱住他,王小箭则回报以亲吻。而几位自称是其学生的女生也一拥而上,主动拥抱并亲吻了王小箭。王小箭说,“和学生也一直像哥儿们一样”,“这是正常的社交”,自己是“单身老男人”。

    不过,图片中被亲吻的女生至今未曾公开作任何表示。因此,他人的力挺,对王小箭在舆论中的处境其实改善有限。南都编辑侯虹斌认为:“王也许是好人,也许他的人缘很好,很受学生爱戴,但别人不能为他的行为背书。也许一百个女生都很乐意跟他礼仪性地亲吻,但只要有一个拒绝了,那么这一次就是性骚扰。”

    就在10月11日,针对刚刚下发的师德“红七条”,《新京报》作评《如何判断大学师生间“不正当关系”》。尽管当时编辑可能尚未意识到王小箭“火了”,文中也一字未提此事,但这篇评论却意外地切中这起“性骚扰事件”的要害。事实上,判断包括“性骚扰”在内的男女关系是否“正当”,目前的标准极为模糊,这也同样造成了王小箭到底是否“性骚扰”仍有可辩余地。不过,评论员刘昌松认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国家一体禁止大学里存在师生恋”。其理由来自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大多数大学同行的对师生恋爱关系的一刀切式禁止。“‘双方同意’的两性关系在权力不平等的人之间是很难存在的,因此禁止师生恋的本质是防止权力被滥用。”显然据此看法,是否“双方同意”不该成为纠结的焦点。

    也有一些更多元的角度看待此事。由于王小箭“一向是意见活跃人士,他在微博中经常发表批评中国政府和体制等激烈言论,明里暗里颂扬美国西方体制和价值观,凛然一副正义模样”,环球网指出,以王小箭为代表的这些人“貌似公正博学,以评判天下为己任,……殊不知他们说得头头是道,现实中做的却往往是另一套,他们的真实形象和网络形象并不是一致的、重合的,而是分裂的。”

    这起风波的舆论发酵仍在继续。假如最后当事女生出面澄清,则王小箭或许仍能保持部分名誉;若当事人沉默,则恐怕王小箭将被舆论洪流淹没。(文/邱天人)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