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民俗

  • 为什么端午节要划龙舟 如今已成为各地民俗活动

    端午节有很多民俗活动,除了包粽子挂艾草还有一项活动需要众人参加,就是划龙舟。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划龙舟呢?这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但其实据说划龙舟不仅仅是因为屈原。

    有些地方的人会用赛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但并不意味着赛龙舟只纪念屈原。赛龙舟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并不是只在端午节期间进行。

    中华龙舟大赛的龙舟有着明确的规格和统一的比赛规则。这项贯穿着一整年的赛事为推广龙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龙舟赛,也越来越受大众欢迎。

    纪念伍子胥: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审知等仪式。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民间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渐渐的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划龙舟的要领(或许非专业):

    第一个就是受力方向的支撑面。

    第二要素就是重心的高度。因为重心越高的物体,在外力的干扰下,重力很容易偏离支撑面;

    第三个要素就是重力在支撑面方向的投影要包含在支撑面里面,位置越中心越好。

    还有一个要素就是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的物体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因而也就越稳定。

  • 小雪节气的民俗有哪些 这些你肯定不知道

    小雪节气是冬季里的第二个节气,在这个节气里可能会降下小雪,让这个冬季的美别有一番风味,但是小雪节气的习俗也是不能被忽视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小雪节气的民俗有哪些?

    1、腌腊肉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广州人最喜欢用腊味来做腊味萝卜糕、腊味煮香芋,还有腊肠炒蜜豆。在秋冬寒冷的天气里,打开盛满腊肉、腊肠的煲仔饭,饭香与肉香扑面而来,两者融合得天衣无缝,温暖香糯的煲仔饭就是最适合冬天的美味了。

    2、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3、做糍粑

    在南方的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也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农民用来祭祀牛神。

    4、腌菜、储备冬菜

    小雪时节,大部分地方的天气已经比较寒冷了,要知道春夏秋三季可以有新鲜蔬菜吃,冬季天寒地冷,不能种植蔬菜了,就只好提前储藏好,诸如土豆、大白菜、萝卜、洋葱等耐储蔬菜,就成了冬日餐桌上的主菜了。除此之外,人们还会腌制各种咸菜等,以备冬天食用。

    5、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干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 小雪节气的民俗 节气习俗大盘点

    小雪马上就要来临了,你对这个节气了解多少呢?你知道此节气意味着什么吗?你又了解它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吗?想了解的话就赶紧戳进来看看吧!

    小雪节气简介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传统民俗

    1、酿酒。早在夏朝就开始了。《战国策·魏策》中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世本》(战国时赵国史书)中则记载“少康作林酒”。到了商代,农业逐渐发达,酿酒的原料更加丰富,饮酒的风气也愈加盛行、商朝的器皿中,爵、“尊”、解、辈、基、壶、等等,都是酒器。

    2、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3、吃刨汤。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4、腌制腊肉。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5、腌寒菜。华东江浙一带会在小雪时节腌寒菜。清代厉惕斋在其《真州竹枝词引》有描述此情景:“小雪后,人家腌菜,曰‘寒菜’。”除此之外,还要把糯米炒熟储存起来,以供寒冬时泡开水吃,当地民谚:“炒糯米曰‘炒米’,蓄以过冬。”

  • 立春的习俗有哪些 传统的民俗不能忘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到来之后,气温将会渐渐升温,单调的大地散发新的生机,在这个重要节气里,一些传统习俗可不能忘记,这是春的希望,也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鞭春牛

    浙江地区迎春牛有其特点,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叩头。拜毕,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抢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一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就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迎春设春官,预告立春之时,然后祭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时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

    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游春

    民间会组织各种游行,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等等。

    立春是春天的开始吗?

    首先,在传统意义上,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不过往往立春的时候,大多是地方还处于“冬季”,距离气象意义的春天还比较远!在农村,俗话说“春打六九头”,立春一般都在“五九”及“六九”之间,因此在“数九歌”中有“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也预示着春天的脚步即将到来!

    气象意义上春天的标准,某一地区,连续五日平均气温高于10℃,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即便是有温度低于10℃的情况,也不能连续超过三日!

  • 元宵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美好的寓意体现在民俗中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过后我们迎来的第一个节日,作为新的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信大家对未来的生活抱有美好的寓意,而元宵节中的传统习俗,更是表达出了这些美好的寓意,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元宵节有哪些传统风俗,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是个很古老的节日,如果从西汉时算起,它在中国已经绵延存在了两千多年。以古代历法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又将夜称为“宵”,正月十五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春回的夜晚,所以就叫“元宵节”。

    元宵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学者认为跟汉武帝创立的泰一(太一)祭祀有关,原本是皇家祭祀,至东汉末年才开始成为节日。不管怎样,这至少说明,在汉朝时元宵节的地位就十分重要了。随着元宵节传入民间后,很快被改造得极富娱乐性,美其名曰“闹元宵”。

    吃元宵

    元宵,外皮用糯米粉制成,内馅以花瓣、砂糖、果仁、枣泥等为主,包成圆形,可汤煮、油炸、蒸食,因为外形圆圆的,又有团圆美满之意。“元宵”在我国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这种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游百病

    每年的元宵节,还有一个“游百病”的习俗,就是通过走路,把百病“游”出去,而在“游百病”的过程中,有一项活动叫做采青,就是在走路过程中,到路边的菜地采些葱蒜,根据完整情况,预测一年运势。当然这些只是习俗,也没有科学依据,不过总是有那么些人会借助这个机会,大采特采。

    划旱船

    元宵节习俗活动之划旱船表演形式,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旱船的表演步伐简单,但表演的形式不少,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在船的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等。

    赏花灯

    古人认为灯笼有驱魔降福的作用,而且灯笼的光明能够驱逐黑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元宵节点花灯则寓意平安顺遂,前途光明。

    自汉朝起,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就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每年的正月十五,全国各地张灯结彩,将花灯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等到晚上全部亮起,让夜晚也如白昼一般。

  • 雨水节气风俗有哪些 传统民俗让节气与众不同

    雨水在立春节气之后,是一个意味着生机与活力的节气,大地开始复苏,人们开始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雨水节气的到来。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雨水节气风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雨水位于每年公历2月18至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雨水为正月中,春属木,木依水而生,故东风解冻,温润散为雨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此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

    回娘家

    在雨水当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父母长命百岁。

    另外一个就是“罐罐肉”,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夫妇,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拉保保

    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意为干爹)。在川西民间又称为“撞拜寄”,雨水节这天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

    “拉保保”、“撞拜寄”,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目的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的成长。当然“撞拜寄”现代社会一般只在农村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城里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学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可见在当地,雨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

    占稻色

    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最低。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这年稻谷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这年稻谷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花”与“发”语音相同。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