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月初

  • 正月初五是什么日子 “破五节”应该干什么

    正月初五,又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那正月初五具体的由来和习俗你都知道吗?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有人说,农历的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大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到了这一天,凡希望财运亨通的人们都必须准备牲礼迎接财神,商家店铺尤其对此更事加以重视,有的人就在这天开张以示吉利。

    许多民间传说“财神”也称“五路神”,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凡是接财神必须供羊头和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由于“鱼”与“余”谐音,也算是讨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以发家致富。

    在初五这一天,闽南地区还有一些特殊的风俗。在当地看来这一天是迎春的最后一天,在乡村中做社长的人,便要诚心恭敬地到古庙里求签,卜问一下来年人们农业生活的好赖。在这一天的早上,还要吃年前留在佛完祭神的春年饭,以庆重春。

    “破五”的意思,其实是很多禁忌到了年初五就可以解除。许多过年的禁忌到了正月初五就不需要再遵循了,比如: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回娘家。不过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到来的这一年里遇事破败。

    在这一天,一定要将过年期间所制造的垃圾清扫干净。正月初五也是“送穷”日,同样也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折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用燃炮炸毁。人们要用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意思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出去,让它们离人们远远的,越远越好。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该划句号了。也要开始上班了,许多地方的商家店铺在这一天也要重新营业了,为的是讨一个好彩头。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 2020年正月初六是什么日子 为什么要在这一天“送穷鬼”

    一到过年,年初的每一天都有它的含义,正月初六也不意外。老人们都说:“正月初六送穷鬼。”那么这一天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里要送走穷鬼。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这是因为女娲在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这也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在中国各地,不同地方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最终的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在北京,有些留下的旧俗,比如:在这一天,家中的主妇要把节日里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顺便把门上去年的挂笺摘下来也和垃圾同时扔掉,这就叫做“送穷神”。晋东南地区的民间用“扔旧衣”的办法“送穷鬼”。这些都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还有一种习俗叫做:开市。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开始关门,一般正月初六在旧时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在开门之前每家门板都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字样的大红对联,并且要大放鞭炮,放鞭炮象征着今年的生意会红红火火、以示吉利。等到“开市”结束以后,所有春节禁忌也随之结束,一切恢复如常,邻里之间也可以恢复相互串门、交往。

    正月初六这一天,也有许多新人想选在这一天里结婚,并担心这一天结婚吉不吉利。其实不用担心,因为在这一天从黄历上来看,是宜结婚的。在这一天结婚可以使得这对男女婚后相处美满融洽。其实,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在哪一天结婚,都是吉利的。

    在这一天出生的宝宝,有些家长会因为图吉利,而专门去找算命先生去算命。一般正月初六出生的人在少年时期,其实也是比较坎坷的,因为也是发展有限,在事业和财富里的积累都是会出现瓶颈期,到了中年之后,运势也是平凡很一般的,而到了在晚年时期里,运势才开始亨通起来。

  •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有什么习俗

    说起“正月初一”这一天,应该是所有人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除了团圆以外,还有哪些习俗是需要遵守的呢?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象征着一年的开始。在清代前,这一天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称,之后改名为“春节”。“春节”也俗称“过年”,是中国人民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而现代拜年,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和短信拜年等。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民间称之为“熬百岁”,有“熬年年,熬年年,熬个年年活一百”的说法。在夜里家长还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在拜年中也有不少忌讳,比如: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拜年这项活动仅限于男子外出,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一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道教认为这一天是“五腊日”,是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天腊之辰”即是祭祀正月初一的庆典。他们认为这一天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各道观应设坛庆贺,举行一系列法事活动。这一天应在礼敬神明祖先的同时,也要反省自己过去的言行德性,为善去恶,进于同道。

  • 正月初二为什么要回娘家 这些习俗你都了解吗

    相信不少的地方就有正月初二回娘家的习俗,大年初一在婆家度过之后,已婚女人会带着孩子以及丈夫回娘家,可是你知道正月初二为什么要回娘家吗?

    回娘家,又称“走娘家”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习俗,在正月初二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与丈夫同行,所以这一天又称为“迎婿日”或者“姑爷节”。民间认为出嫁的女儿在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

    有一句民谚这样说:“正月初二路上看,尽是小生和小旦!”说的就是大年初二这一天,满大街都是提着礼物,准备随妻子回娘家的男子。在这一天,女婿要给岳父、岳母拜年,女婿尽一份孝心,也是中国人和谐家庭观的体现。

    中国人最亲密的是血缘关系,姑爷有“半子之劳”。俗话说“一个姑爷半个儿”。大年初二,姑爷带着贵重的礼物去看望老丈人、丈母娘,正是一年一度作为“半个儿”见“亲娘”的机会,以慰问“二老”。有的地方称新女婿为“娇客”。对于“娇客”拜年,岳父母家无不盛情款待。

    这个习俗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有的地方每年初二要祭拜财神(也有些地方这个日子是在初五),祈求新的一年财运滚滚。当年,朱元璋是怎么想到了要规定女性在这一天回娘家呢?

    原来朱元璋坐天下以后,他刚出嫁的小女儿安庆公主嫌婆家寒酸,非要在宫中与父皇母后一起过年,马皇后辛辛苦苦劝说之后,安庆公主才回到公婆丈夫家。没想到,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安庆公主就又来拜年了。

    朱元璋大怒:“我当皇帝是人,普通百姓也是人!怎么不先给你公婆磕头,而大老远地进宫先拜我们呢?去!去先去给你公婆拜年,老老实实在家待一天伺奉他们,明天再来给我们拜年吧!”说着就把女儿撵了出去。打那时起,大年初二回娘家拜年,就成了民间习俗,延续至今。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孩子们都会提着鲤鱼灯去讨个好意头。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让许久未见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话话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