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快报

  • 情人节一过,对象就和你分手了?心理快报:送礼物也要有技巧

    情人节如约而至,就算被疫情困住,只能隔着视频问候,恋爱中的男女们还是要费尽心思如何制造点浪漫。

    最头疼的事,就是送礼物了,毕竟异地恋也少不了这个环节。送女生最喜欢的包包?还是送当下人人都需要的口罩??单身的朋友们表示很省心,怎么开心怎么来。

    那么关于情人节,心理学家们有什么有意思的发现呢?如何科学送礼?如何愉快约会?本期《 0 时差心理快报》将介绍给你听。

    01

    话题一:女生收到奢侈品,一定开心吗?

    一年一度的情人节消费调查始终显示,男性在浪漫礼物上的花费大约是女性的两倍。

    我们会在朋友圈里看到女孩子晒男朋友送的礼物,可能是一个心仪很久的包包,一条 blingbling 的项链,能感到她们的甜蜜满满。

    但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女性收到伴侣送的奢侈品礼物,一定很开心吧,真的这样吗?William Dinga 等四位心理学者有新的见解。[1]

    首先他们招募了 120 名平均年龄在 30 岁的女性,均为异性恋,让这些参与者想象和一位男性伴侣处在新的恋爱关系中,并给她们描述现阶段恋爱的细节,比如 “你们谈论你们的家庭、爱好和过去的经历” 和 “你们谈论未来的计划” 等。

    同时评估她们对于关系阶段的感知:“根据描述,关系处于什么阶段?(1=刚刚开始,7=已经确立)。”

    在此基础上,参与者被告知想象男性伴侣给了她一个名牌手提包作为礼物,然后对礼物的态度进行打分:

    “你接受礼物的可能性有多大?”(1=一点也不,7=确切地说)

    “你喜欢这份礼物吗?“(1=一点也不,7=非常多)

    “你希望得到多少礼物?”(1=一点也不,7=非常多)

    紧接着再对这些参与者对关系权利的感知进行评估,比如 “在多大程度上,你认为你的伴侣会在关系中有更多的决定权?”

    后续研究中,心理学们在实验中将礼物换成奢侈品和普通礼品两种类型,结果一致告诉我们,女性对礼物的态度取决于和伴侣所处的关系阶段:

    当刚开始恋爱,关系并不那么稳定时,女性更能接受普通礼品,反而不喜欢男生送奢侈品。

    这是因为女性会担心一旦接受贵重的东西,就在这段情感关系中失去权利,不再平等了。

    而当亲密关系逐渐稳定时,女性会更愿意接受奢侈品礼物。

    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是这样的,如果她愿意处在一个低权利的位置,可能对贵重礼物也没那么抵触了。

    这也在提醒广大男性,要更好地理解女性需求啊,也许你的爱人也是需要一点主导权的。

    02

    话题二:送礼要符合你的 “人设” ?

    前面一个话题我们把目光集聚在了男女对立的送礼物上,而在生活中,送礼是常有的事,它改善了人们的亲密度,促进了浪漫的关系。

    那么送礼这你来我往间,想要产生积极的作用,需要什么呢?Biao Luo、Jie Shen 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四名研究者做出解释。[2]

    首先我们对自己都有一个既定的认识,包括形象、思想等,同时也是希望这种感受可以被他人理解的,尤其两个人谈恋爱,更是希望“被懂得”。

    研究者们招募了 2016 年参加安徽省某市情人节大型“浪漫约会”活动的出席夫妇,共 250 对,年龄在 23-24 岁,均符合恋爱且交换了礼物的标准。

    然后研究者们让送礼物的人完成一份问卷,关于送礼者形象一致性、关系依赖和亲密程度;

    收礼物的人也要完成另一份问卷,包括喜不喜欢礼物、收礼人的形象一致性、关系依赖和亲密程度。

    结果表明,收礼物的人更喜欢和自己形象一致的礼物,而且两个人如果不够亲密,自己形象的一致性就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两个人足够亲密,这种影响又小了。

    说白了就是大家会喜欢和自己匹配的礼物,比如男生和女生都爱看球,但却喜欢不同的球队,有天两人约好去现场看球,男生想到可以定制队服穿到现场,于是定个一套自己喜欢球队图案的队服送给女生,想着坐在一起很拉风。

    而女生可能就会不开心,心想:为什么不定制我喜欢的球队。

    如果两个人感情稳定,甚至都是老夫老妻了,女生也许会觉得这也是一种乐趣。

    除此之外,研究者们还比较了不同的文化群体,发现这点上,东方人西方人都一致。

    所以 “投其所好”,也是一种爱的技巧啊,当然两个相爱的人更该多多相互交流。

    03

    话题三:什么样的人约会更能开心?

    关于情人节,似乎每一年我们的心情都不同,可能去年的你很期待,今年却巴不得忘记。

    总体来看,情人节对约会的人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事件,对没有约会的人来说则是一个消极的事件。但不管约会与否,假日都被证明能唤起年轻人的强烈情绪。

    这其中是什么在调节我们的情绪呢?Laura M. Perry 等5位美国心理学者研究了这个问题。[3]

    他们招募了美国一所中西部大学 325 名 20 岁左右的学生,参与者在情人节的一个月前进行了信息收集,并完成自我复杂性和抑郁指数的测量。

    在情人节当天,晚 8 点之后,参与者要汇报今天有没有约会,然后再测量情绪调节策略和最新的抑郁指数。

    在其中,自我复杂性是给参与者 50 个常见社会角色的词汇库,像 “同学”、“朋友” 和 “工人” 等,当然参与者也会报告的更为细致,如 “助手”、“宠物主人”、“室友” 这些,研究团队要对这些回答进行分类。

    有的人在生活中可能又是 “女儿”,又是 “妈妈”,又是 “朋友”,同时也是 “员工”,可能还是一个小部门的 “经理” …… 这种肩负多种社会角色的人,便有较高的自我复杂性。

    而情绪调节策略的测量中,是让参与者描述他们一天做了什么,像 “独自喝酒”,“睡了一整天”,“交换礼物”,“和朋友有点吵架” 等。

    研究者们会根据参与者在这一天是不是积极地投入约会、是否独处、有没有不开心、如何处理人际问题来分析这些数据。

    结果表明,参与者扮演的社会角色中,最常见的就是家庭成员、学生和朋友。较高的自我复杂性能帮助一个人处理负性生活事件,但在积极生活事件中却更难处理。

    比如一个单身的人,他有一帮单身的兄弟,情人节这天就可以一起嗨皮,但如果他自我复杂性不高,也许只能一个人喝闷酒。

    但情人节约会这件事,显然是一个积极事件,这时候角色越复杂,情绪也越复杂。

    比如一个女生已经加了好几天班,今天好不容易和男神去约会了,哪怕气氛轻松融洽,也会很有压力。因为她不仅关注正在发生的浪漫,心里还担心着会不会被老板叫回去加班 ……

    也就是说,情人节约会,让自己放下包袱是关键。

    忘了那些不相干的,投入到情人节约会中,你会更幸福。这也是在告诉我们,生活不是只有一天的浪漫,多多投入到爱中,“情人节每天都过”。

    其实情人节的日期只是一个让我们在生活中注重浪漫的小提示,不管哪一天,都祝你有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