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脱单攻略:如何利用心理学加速自己的脱单进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又迎来了第N个情人节,一个惯例秀恩爱的日子,朋友圈的“狗粮”管饱!那么,作为资深的“单身狗”,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加速自己的脱单进程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鲁宾(Zick Rubin)指出了爱情的态度理论,强调爱情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某种特殊的想法与态度,它是各种人际关系中最深层次的情感维系。

这种情感维系不仅包含审美、激情等心理因素,还包括生理激起与共同生活的愿望等其他更为复杂的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鲁宾还提出了爱的三大主题,包括“依恋”、“关怀与信任”以及“自我展露”。

对于那些有喜欢的人但是还未主动追求的单身人士来说,不妨从这几个维度着手,尝试开展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

首先,学会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喜欢。研究表明,人们会对喜欢自己的人,产生同样正向的感受,并且会更愿意与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人相处。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赞美,让对方知道你对ta很欣赏,并且这种欣赏要落实到一些细微之处,而不停留于空洞的言论。

其次,给予适当的关心。特别是行动上的关心与付出,能释放出对其在意的信号,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诚意,进而让关系朝着有力的方向发展。

最后是自我暴露。无论是亲密关系或友谊的开端,都离不开对自我的表达。大量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逐步的自我暴露,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能增加彼此深层沟通的机会,让关系朝着更深刻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家德默斯坦等人(Mursein & others. 1986)研究表明,吸引力相近的人更容易结成伴侣,很少有人能与一位魅力远高于自己的人私守终身。人们在选择终身伴侣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那些学历、经历、以及受欢迎程度、外表吸引力等方面与自己差不多的人,这便是“匹配效应”。

因此,在择偶过程中,我们也要优先考虑那些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背景、与爱好相似的人,这样更容易发展出一段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除此之外,接近性(proximity)也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源。

莱比锡大学的来迪亚·贝克及其同事也证实了这点。他们在一次班会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座位,多年后的一次报告显示,那些碰巧在这一次班会时挨着坐或附近的人大多发展出了朋友关系。

爱情亦是如此,对于那些煞费苦习想搞明白浪漫爱情神秘起源的人来说, 接近性这一因素显得微不足道。社会学家已经证实,大多数人浪漫关系的开始,往往源自于他们住一个小区、在一个学校,或者有着共同的朋友圈子。

因此,想要脱单的人,不妨先从周围圈子入手,看看有没有值得发展的异性,这样,属于自己的情人节就不远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34222.xyz » 情人节脱单攻略:如何利用心理学加速自己的脱单进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