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找到真爱,从识破那些情感套路开始

“少些套路,多些真诚”,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唤。

问题出来了,请问什么是套路啊?

套路就是控制,控制就是不把你当人看,把你当人肉蓄电池用,利用你,剥削你。

中国是个盛产成年大婴儿的国家,也就是所谓的“巨婴”,他们都是成人,却在人际关系中成为能量的吸血鬼。

每个人都有暂时退行的时候,都有遇到事情崩溃的时刻,但和这些“小人”的差异在于,我们是一过性的。

也就是说,我们会暂时有一些负能量,但随后这种负能量会回归到正能量,而那些小人的负能量则是无始无终的,会一直恶性循环的。

他们就是人际关系的癌细胞,他们散发的影响是不断恶性循环的,而且它是有一些让你难以觉察的钩子,一旦勾上,你就要出血,为他们提供能量,你的自我就被牺牲掉了。直到最后被当口香糖吐掉才明白:原来这不是爱!这只是赤裸裸的敲骨吸髓而已!

这些套路,可能你的伴侣在玩,你的老板在玩,甚至可能你自己也在玩。相信我,玩这个套路的,最后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控制就是一场全输的游戏。

因为套路本身的意思就是“不把人当人看”的游戏。没有人是傻瓜,可以永远承受损失,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这样的关系最终所有人都会受伤。

如果你想在情场上混,最好还是从识别这些套路开始!

01

第一个心理游戏:“没有人管我!”(是的,但是……)

有学员经常问我:“老师,我跟先生一天到晚吵架,我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我回答她:“那就离婚呀!”接着她又说:“可我要是离婚了,那小孩子要怎么办?真要离婚的话,我就没办法照顾孩子了!”我回答她:“如果你真想得到小孩子的监护权,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她说:“这样不太好吧?如果走上法庭,以后我要怎么去面对我的公婆和亲戚?”

总是有一些比较热心的助人者会一再地掉入救援者这种心理游戏中,并一再地上钩。

在这样不断重复的交谈里,那个真正想要帮助别人的人会变得愈来愈沮丧、愈来愈挫折,而那个去寻求他人帮助的人,最后又会再一次沉溺在自己童年时受创的经验里。

于是,被他深埋在心中那个“没有人可以帮得了我”、“我总是求助无门”的声音,又再次被唤醒。

日常生活中,被这个心理游戏困住的人,可能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学会不断用牺牲者的角色,得到父母的注意和帮助。

这样的人一直让自己扮演牺牲者,以吸引喜欢拯救别人的人出现,但是企图帮助你的人,反倒最后成了一个被迫害的牺牲者。

于是在这游戏终止之前,两个人都带着很无奈、很沮丧的感觉,而且彼此得到的回馈都是十分负面的。

如果各位仔细看看以上的对话,你就会发现,在这样的对谈里,其实早在玩这个“是的,但是……”的心理游戏。

这位学员表面上好像很需要别人给她建议和帮助,但当别人真正给她建议时,她却又一直找理由回绝。事实上,她根本不是真正需要别人的意见,因为在她心里早就有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02

第二个心理游戏:“都是你害的!”

这比起之前“是的,但是”的心理游戏来得更高级一点,因为这段对话中的主角也是向别人求助,不同的是,他会欣然接受对方给他的意见,而且他回去之后也会照着对方给他的建议去做,但是当他失败时,他会把所有过错都推到那个好心给他意见的人身上。

有一次,我教总是被这么说的来访者如此回敬她的丈夫,

妻子:“你是说,现在出了所有问题都是我的错啦?”丈夫说:“对啊,都是你害的。”妻子:“那么这就是说,你对此毫无办法控制了?”丈夫:“那当然,你都把事情做成这样了,我怎么办?”妻子:“也就是说,我对你的影响力非常大了?”丈夫:“对啊,很可怕了!”妻子:“那么你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弱的像小孩一样的人,我可以随意控制你,我让你往东,你就不能往西,因为你对整个局面都是毫无掌控的了?”

丈夫瞪大眼睛,傻眼了。他当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木偶和婴儿,可按照他这套逻辑推演出来,就是这个结论。

事实上,当一个人把所有责任都推诿给别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宣布:我是婴儿。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可以堂而皇之不承担任何责任,那就是婴儿。

如果你有圣母心,那你很容易被对方一副深深受伤的样子吸引,完全忘记了这里面的逻辑问题。

为什么一个人有这么强烈的圣母心呢?因为我们做孩子没做够。

如果小时候有很多遗憾,我们发会发展出两个方向,一个是选择做婴儿,一个是选择做小大人——未来的圣母。

我们的方向是由父母的投射决定的,如果父母全身心地期待我们做小大人,来承担他们不能承担的责任,那么我们很可能会被训练成对别人的情绪进行迅速安抚的“人才”。

如果我们的父母全身心地期待我们做一个loser,一个婴儿,来让他们感觉自己很伟大,那么我们从小就要训练自己不要承担任何责任,任何责任都是我们的敌人,因为我们需要让大人们爽。

03

第三个心理游戏:“挑拨离间”

这是一种间接性攻击,例如:“志明我告诉你哦,舜子经常在你的背后说,你这个人很不够意思!”你看他表面上好像对你不错,但事实上,他心里是很讨厌你的。

此外,在这个“挑拨离间”的心理游戏中,还有一种更高明的玩法就是“放狗互斗”。

这个心理游戏运用的伎俩就是:让他因为你的建议而变得更挫败,然后在他心里十分沮丧的时候,你又给他十足的鼓励和安慰。

这样的场景在职场上和婆媳之间非常流行。很多男人在家庭里经常成为双面胶,他要听两个女人互相告状,如果他耳根子软,就很容易偏听偏信。

更可怕的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甚至妻子和丈夫之间,如果我们害怕对方的强大,而喜欢对方的弱小,我们往往会想方设法让对方挫败,让对方很难有挺直的腰板,因为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感觉到在关系中是安全的或者他们的自恋是安全的。

比如,很多妈妈就很喜欢给孩子出一些馊主意,让他们娶一些比较糟糕的女人,当出现了问题,再以救世主的方式出现,她儿子经过外面的伤害后更加退缩了,这样她就可以更长久地拥有儿子了。

这就是不肯退位的妈妈的心理。

同理,也有很多丈夫害怕妻子太强太优秀了,自己hold不住,就会有意无意出一些歪点子,妻子因此受挫,他就说,那你还是留在家里吧,男主外女主内更好,你可以享清福,这不是很好吗?

其实是他们没法面对更强大的伴侣或者亲人,他们的自尊和害怕失去对方的恐惧让他们做出这样厚黑的操纵的行为。

最可怕的是,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层面发生的,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

04

第四个心理游戏:NIGYSOB(Now I got you son of bitch)我将它翻译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有一个最奇葩的例子:一个女人为了丈夫牺牲了研究生的学业,有前途的工作,生了一堆孩子,忍受丈夫的一次次出轨和家暴,最后终于在一次给丈夫洗澡的时候,把手擦干净,忽然跟丈夫说:我们离婚。

这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人玩的游戏,他们的世界只有两个应对模式:忍、滚。

忍不了了就滚,滚完了,接着忍。

会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一般来讲他童年时期的愤怒受到了压抑、否定。在他的价值观和内心深处,一直认为愤怒是不好的,因此在成长过程中,会很害怕自己对别人的攻击性和侵略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的冲突。

经常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通常在童年时期,父母亲之间常有争执和冲突,而这样长期不断的争吵使他十分恐惧、害怕。

于是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决定自己长大后一定不要像父母一样,因为愤怒的情绪对他的生命而言,曾经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经验。

所以他通常会累积许多次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当内心积压许多无法对人表达出来的愤怒或不满的情绪,最后忍无可忍时终于一次爆发出来。

问题是,别人不知道他们在忍,很多女人会以为这样的男人是“暖男”,以为这是一个男人胸怀宽广的做法呢,但其实这个男人只是不能说“不”,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已。

很多男人会以为这样的女人是很包容很懂事,但其实这个女人藏着一肚子“窦娥冤”。对她们来说,一旦把自己另一面展现出来,就是一刀两断之日。

因为他们没法相信,把另一面拿出来,自己会有幸存的那一天。所以只要他们说出不满,就会立刻逃遁,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问题解决的时刻。

05

第五个心理游戏:“官兵捉强盗”——出轨男女主要玩的游戏

在这个心理游戏中,我们隐藏的技术并不是一流的,所以当我们终于被身边心爱的人逮到,会纵容自己童年时的感觉再度浮现,并陷入强烈的自责、悔恨或是“我总是让爱我的人受伤”的念头中而无法自拔。

很多人承诺戒烟、戒酒、忠于婚姻,却一再打破承诺、自责不已。

我们在3岁时就会面临人生一个终极命题,那就是:我想要到外面的世界探索,可是我却害怕回头一看,妈妈没了。

所以很多孩子都会试图在学走路的时候,慢慢扩大探索的半径,但他们会规律地回归到母亲身边,就像是没油的汽车,没电的手机一样,把妈妈这里当成安全基地来充电和寻求补给。

但如果这个时候,妈妈没有给他们很好的安抚,比如禁止他们做一些冒险的游戏或离开妈妈太远;或者忽视孩子,孩子在冒险的过程中摔倒磕着碰着,也都无动于衷,孩子的安全感就无法得到发展,那么他们就会生活在安全和探索之间的地带。

他们想要探索自己的世界,可是又安全感不够,那么他们的选择就是找到一个隐秘的地带,这个地方他们可以拥有自我,又可以不离开妈妈。

就像很多孩子逃学一样,他们不敢辍学,但会试图通过逃学来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很多孩子一直都被限制发展自我,也没有足够安全去外面的世界探索,他们就用偷偷摸摸的方式去探索。

这种模式在他们成年后,就容易发展为出轨的行为,他们试图不离开妻子,同时又可以有一个“法外之地”,在那个地方,他们才会拥有真正的自我。

所以,他们在关系中总是鬼鬼祟祟的,把别人看成迫害他的人,再去试图把他真实的一面转移开来,但这对他们的伴侣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往往别人不知道他们如此害怕袒露真实的自己。

还有很多类似的心理游戏,限于篇幅我就不多说了,但所有的心理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是婴儿,我解决不了问题,你来解决。”

任何一个有自我的人,面对这样的人,都早晚会离开。但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自我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损,他们的种种诱惑又会正好吸引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他们一次次“献血”。

面对这样的人,其实需要做的很简单就是两步:

1.识别出他们的心理游戏套路;2.温柔而坚定地说不。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们就像鬼一样,鬼其实只是幻影,只有那些相信幻影的人,才会被鬼蛊惑住。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不识招而已。清醒地拨开迷雾,何去何从自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