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1859,《双城记)
今日晌午,重读洪迈的《容斋随笔》,有这么一段话: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极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想到如今随处可见对今时今日的不满,并往往叹古而暗讽今时今日的道德伦丧,顿时哑然。
1.我以为他是古代人
比较喜欢读古代野史与小说,因为正史都需要官方审核与矫正,野史与小说却能从个人的视角去辨别这个世界,内里的情绪化更能辩明那个时代人真实的思考。其中字里行间往往渗透进许许多多生活理念与现代人理念惊人的相似,以及生活形态的相似,不一而足。
某日去图书馆,借回来一本毁三观的书,大卫尼科尔的《中世纪生活》。这个英国人以中世纪为时间节点,横切全球各国人自上而下的生活常态,并全部照搬当时当事人的转述。其中有信仰与生活一章中两段,分别重述了当时人描述中世纪修女日常生活,与一个欧洲商人对中国宫廷的描述。每每回想总让我心惊肉跳,三观尽毁。
《中世纪生活》封面图
文中讲到中世纪人对修女的记录如下:英法战争时期,很多人吃不上饭,女人便通常选择去修道院做修女来维持生计。做了修女之后,性需求便无法满足。竟有一大半“嫁给上帝的女人”想出去“偷食”,却苦于没有门路。为了在寻找男人的过程中不被修道院与其他不必要的人干扰,同时降低风险,她们便制定了一个统一行业规则——去苹果树下坐着。行业规则一旦颁布,每当有需求的修女坐在树下,便不断有熟悉行情的男人上前询问可否。既在接洽过程中降低了风险,同时又可以快速对接。
电影,《修女艾达》
书中还有一幅中世纪的画,名字大概叫“丧乱的如今”,夸张性描写的就是当时修女常常找男人的乱象。这种种形象与我所认知的修女反差极大,以至于不敢相信。
《中世纪生活》在描写中国明朝宫廷时多借用去过欧美的商人笔记来重塑,一个欧洲商人是这样描述中国的宫廷的:当时宫廷的奴婢被认为是皇帝的女人,因此不许婚嫁。欧洲商人在被引荐到皇宫的一路上发现,大部分侍女所在的区域是一辈子也见不到皇帝的,于是她们便常常当着进出往来的公职人员在庭院中与太监互相抚摸、接吻,以解决寂寞。这位欧洲商人回到欧洲,便处处宣讲,那便是中国宫廷的常态。
中国古典宫廷场景
《中世纪生活》看到这里的时候,三观已彻底崩坏。因为这与我脑海中刻画的宫廷场景太不相同了。我脑海中刻画的场景如上图一样,侍女总是分立在主子后面。如果是负责站岗的侍女那也该好好站岗才对。
可是,她们并没有好好站岗。
已无法确认这两段描述是真是假。但细想之下,修女偷食与侍女偷腥是同样的道理,都是在性需求无法被满足时的无奈之举,同理心之下,当时的修女与侍女也不至于“大部分”“常常”那样。但这样的谣言,却似乎总是人类愿意传颂的。
2.既然已经重口味了
《聊斋志异》里有一则故事,不似普通的狐仙、鬼怪之类,而是详细刻画了当时一则衙门案件。
一个女人在丧夫后家里就只剩下了自己和一条公狗。日久生情,寂寞难耐便与狗睡在了一起,有时动静闹的太大,邻居便慢慢发现了这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并且告到了官府。
县令接到报案后,判定这件事极其的有伤风化,便判决要这女子当街与狗拴在一起,意图拿羞辱作为惩罚。当街拴在一起没多久,女子与狗都饥渴难耐,便当着众人继续做爱了。看客们努力将她与狗拉开,却也拉不开。
这对于当时对古代生活一直抱有朴素而美好幻想的我是带有十分的迷惑的。这种尺度的事情原以为只有现代才会发生,然而按照蒲松龄所写,四书五经的清朝却比我们还跨前了一步。我无法验证蒲松龄笔下的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多多少少,他认可这种故事的传播力。
3.我们对崩坏的期待
作为一名咨询师,每每在做市场调研后愈发感觉到“夸大其辞”似乎是人类天生具备的。市场调研得来数据的方向与之前用户访谈中的大致方向一般差不多,但程度却往往不及人们嘴里面说出来的那么严重。往往只有10%的趋向性,却能被人说成50%、60%、乃至100%。
公元前2800年,亚述人在泥碑上刻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贿赂和堕落腐败将普遍存在。我们的地球将在未来逐渐退化衰落,世界末日将加速到来。
从那以后,世界末日的预言就随着人类记录历史的方法愈发先进,被一笔笔加速度的记录下来:《启示录》、公元一千年、诺查丹玛斯、1284、1504、1524、1648、1666、1794、1814、1836、1847、1874、1881、1910、1919、1967、1980、1982、1997,还有我们熟悉的2012。
据悉,两个三十岁以上的人碰在一起,就会有至少其中一人听过听过类似的谣言。对于崩坏、丧乱的感叹与期待似乎从人类拥有了语言便再没有停歇过。
究其原因,大抵如下:
1.每个时代的人类在底层灵魂中都想证明自身的独特性,而好故事总显得不像真的。
2.对眼前美好的破坏与粉碎是人类胎生的心理。对于兽性的自发性追求也是。
行文及此,自卑不已。
但我想,既然我们出生且会经历生老病死,便无法完全摆脱动物性。而努力克服摧毁一切的驱动心理与噱头式的感叹这个时代的丧乱,努力去在这个有各种欲望的肉体中追求美好的生活、爱情与一身的正气,便是我们能真正区别与动物的根源。
电影《真爱至上》
上图是很老的电影,真爱至上。其中有一段开篇很美,分享给大家:真爱无处不在。它存在于父子、母女、夫妻、男朋友、女朋友、还有老朋友之间。飞机撞上双子楼的那一刻,据我所知,没有一通来自航班上的通话传递的是仇恨或复仇,它们全部是爱的留言。如果你用心去看,我确信你会发现,真爱其实无处不在。
据我所知,真爱是化解一切戾气的良药。
晚安。
文/落日与楼头(简书作者)
云分享头条号,每篇文章精心编制,有其独特视角,从不滥竽充数~感谢您的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