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们小心
讨女孩欢心,让很多男性很头疼,但对另外一部分男性来说,一点都不难。
这群人就是此前社交媒体上讨论度极高的Pick- up Artist(PUA,男玩家):这个原产西方的“两性关系课程”,却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不仅收费昂贵(据传2.8w起),且买账的人前所未有地多。
中国可能的确有两性关系培训的土壤:男多女少的现状给适龄男性带来潜意识的竞争压力;从小被教育「不要早恋」的背景让多数男性缺乏异性交往经验;而当下「全世界人都成双成对,只有我单身狗」舆论假象则给他们带来巨大焦虑感。
但现实是一回事,PUA这么流行真得没有问题吗?
追女孩只是一个游戏?
2005 年,一本名唤“The Game”的奇书横空出世,霸占纽约时报畅销榜 No.1 整整一个月。台湾反应超快,当年就翻译、付印该书,起名「把妹达人」,把 PUA 文化传入中国。要谈PUA 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可能应该先从这本传入中国的书说起。
就是这位大哥和这本书
国内有人为「把妹达人」这个译名叫屈,要我说,决没有,而且恰恰掌握了 PUA 文化的精髓。
作者 Neil Strauss 曾是《纽约时报》的乐评家,后受到《滚石杂志》的邀请成为特约编辑。2001 年,他化名 Chris Powles混迹勾女圈(seduction community);2004 年,他把自己在圈内的见闻发表在《纽约时报》上;2005 年,他出了那本书,霸占《纽约时报》畅销榜首一个月之久。
而所谓的“seduction community”就是PUA的核心: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互相传授勾引女性、与女性发生关系经验的一波人。
后来的事我们已经知道了,2005 年,「把妹达人」进入中国,国内的勾女圈也开始兴起,各式「教你把妹」的培训课程扑面而来。
老实说,国内外的 PUA 本质上没差。一些「导师」打着「技术本纯良,只是国内大多数培训师并未掌握精髓」的旗号自我宣传,但宣扬的,仍都是勾女技巧、都是满足尽多播撒精子到不同女性的本能需要。
套路到底有用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的话,我只能说它们真的有用;假如用心险恶,它们不但有用,而且可怕。
此为随机选择的PUA培训课程宣传页
国内的各色 PUA 课程基本万变不离其宗,根据 PUA 经典作“Mystery Method”的 M3 模型,我们可以分为三步来解析。
一: 制造吸引
在所有针对男性的约会课程中,第一课往往是「形象改造」。这背后的原理事实上是科学的:心理学家们发现,吸引力不光来自于外在,更来自于交流互动过程中一个人体现出的品质。比如,穿着干净、整洁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容易引起好感,它可能让人下意识想到良好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教养。
不过,约会课程专注的「形象改造」,恐怕是更「高端」的追求:
PUA打扮3要素
1. 主流审美观
2. 时尚感和创意
3. 精英元素
(来自著名PUA论坛“坏男孩论坛”)
“精英元素”是PUA式打扮的核心,其中的精英指的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资源的分配者。
——如电影《瞒天过海》里的布拉德•皮特(Brad Pitt),或者《007》里面的詹姆斯•邦德,他们为什么都穿着非常紧的西装去打架?不是因为穿着西装打架舒服,而是导演希望表达出他们的精英性。
daniel craig当然很帅,
但PUA们更多地看他打扮背后暗示的阶层。
PUA们想通过打扮靠近的所谓的雄性领袖形象(Alpha Male),他们希望通过模仿大部分人所没有的特定阶层的打扮原则和细节,暗示女性他们是拥有丰富资源的精英男性,从而在外表判断这一环获得高分。
二:打压、贬低(NEG)
完成自我形象的包装和沟通技能的包装后,课程就开始步入「正轨」。
「看懂女生的心思,接下来任你摆布」
「首次搭讪就收号,2 天后推倒就是这么快」
「想脱单的人就不要错过这 10 种饥渴的女人」
这些是著名 PUA 网站「泡学网」首页的几个标题,很明显地透出泡学的精髓:挑准目标,快速推倒,任意摆布。
在勾女圈,男性意欲进行游戏的对象被称作「目标」,为了实现「快速推倒」的目的,挑选合适的目标非常重要。那么,怎样的目标更容易被推倒呢?简单直接的答案是,容易被任意摆布(打压)的。
单纯的打压或贬低在社交上会带来明显的反感,但有技巧地打压或贬低,则是PUA们实现「控制」的通途。
「记得有种说法,越乖的女孩其实心里越花」
「“你这猪头!”」
「“指甲很漂亮哎,是真的吗?”她必须承认是假指甲。你要假装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一种贬抑,又说:“喔,(暂停)呃,反正还是很好看啦。”然后一派悠闲地背对她一阵子。」
以上都是PUA论坛里列出的打压女孩的实例。看到共同点了吗?
首先,贬低者需要敏锐地辨别出对方的「死穴」,然后直接一脚踩上去。这种直戳痛点的方式,当然会伤害对方,同时由于那里是死穴,受伤者往往会在心里同意这样的判断,进而承认自己「低人一等」。
其次,亲切的鼓励和安慰必不可少。让对方觉得「低人一等」并不是贬低的最终目的,直戳对方的脆弱、让对方感到渺小,进而制造和强化「孤独感」和「隔离感」后,再施以温柔的安慰和温和的鼓励,再送上贴心的小礼物,最终就有望造就对方对自己的依赖,这,才是贬低的最终目的。
再次,为了预防打压对象成功从这样的心理虐待中逃脱,需要反复上演贬低-孤立-安抚-强化依赖的戏码,实现牢固的控制。
这样的套路会一些女孩子会以为这就是「爱情」了,其实这只是一种生造出的无能感或者无力感带来的「非他不可」的错觉。
——但这并不健康,打压所建立的,更像是种「征服」,并不能带来填补空虚内心的快乐。此外,真正自尊、自信的心理健康的女孩,也不容易被这种模式套牢。
面对这些话术,自尊程度比较高的女孩们的反应会是:你没事吧?离我远点。
三:逐渐越级的身体接触
「私密空间操作与进挪」技巧是PUA课程大纲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说得非常冠冕堂皇,但其实核心就在于如何与女孩进行身体接触。PUA们给出的建议总的概括起来就是三步:
1:手指,2:头发,3:脸颊,再之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PUA们排列的顺序是有道理可循的:这样的刻意试探,利用的是逐步缓进地侵入我们的个人空间时,身体上的距离感和防备感的层层懈怠。
手与手的碰触更偏向「公共空间」,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有时会不经意碰到,很多人对此并不太介意。头发和更偏向「私人空间」的耳朵一般人不希望遭到陌生人碰触,但假如辅以专注、温柔直视的眼神,女孩子们就不太会拒绝——最终,他们完成了所谓的「亲密程度升级」。
两性关系中性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一些比较青涩的男人来说,这些技巧确实可以帮助他们很多,但PUA们应用这些技巧——事实上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征服欲。
「学PUA课程后一个月推倒四个妹并找到真爱」
「PUA史上最快速度:从搭讪到推倒1个小时」
「PUA清吧技巧:用框架两次见面推倒高分妹」
这些PUA论坛上的热帖揭示了PUA们的终极目标:推倒,然后走人。前期的包装形象、提升沟通技巧、谨慎选择目标、反复实施贬低-安慰、逐级提升肢体亲密程度一系列动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战绩上增加一个数字。
将女性物化,将两性相处阶段化,将性目标化——这或许就是PUA为什么备受诟病的原因。
男人到底该不该学?
回到刚开始那个问题,既然PUA的精髓就在于形成对女性的控制,包括金钱上的和精神上的。那到底应该怎样评价PUA,这是件坏事吗?
对于女性而言,PUA们显然并不友好。这些过于强调“狩猎本能”的男人们太过有侵略性,一些极端的PUA还会让女人们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以彰显自己的绝对控制。
而面对PUA,而男士的态度则更偏向兴奋。这很有可能是他们的生物本能决定的:男性的天生就希望在可能的基础上,向尽可能多的女性播撒自己的精子。
但PUA其实也在伤害男性。「情感联结」或许是女性的第一需求,但与此同时,对男性也极其重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要」的满足之上,每个人都「情感归属」的需要,用大白话说,就是「爱和被爱的需要」。
很多勾女圈的男性,像红极一时的“The Game”的作者 Neil Strauss 一样,曾经享受过追求刺激带来的欢愉,但在短暂的欢愉过后,他们迎来的其实却是更大的空虚感。
道理很简单,低级的需求获得了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则没有。不停寻找新的女人、寻求新的感官刺激的循环,并不能帮助他们获得更高级的满足,因此,空虚感会越来越强。要我说,一路追寻刺激恐怕并不是件长久的事儿。
就连 Neil Strauss 本人,都在 2015 年写了本书,名字叫“The Truth”,讲述自己经历勾女圈的种种之后,建立和维持长久的恋爱关系的经历。这本书也一度登上了《纽约时报》的图书榜首。
对于男人而言,最理想的状态可能是「家中红旗不倒,门外彩旗飘飘」,既有情感归属,又满足了生物本能。
但千万别问我这种状态怎么实现,我唯一能说的,就是带给你支持和尊重的亲密关系才会带来情感归属的满足,但它显然和欺骗、背叛互斥。一个人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两性关系状态才会完全幸福,可能是一个人一生都要修行的功课。
撰文:丁若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