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真爱,原来是这感觉

我从没如此,细致体悟过一件衣服。

一件跟了我尽3年,每年冬天都会照面的黑色羽绒服。

尽管,从买来打开包装的那一霎那起,她就没让我失望,恰到好处地变形翻领,黑色掐腰皮带,斜口插兜、长度均是我中意的那款,和心里期待蛮匹配。

穿上它我很自在,细腰堆肩和谁都好配,和谁也不争主角地位,她的百搭好气性着实令人舒坦。只不过,对它的留意似乎也仅限于此,它是稳妥又安分守己的存在,就像每日三餐,安全又保险,无须过度品味。

真正对她另眼相待,依恋而生,视如己出,大概要数前几日。

4天前的一个傍晚,因为白天多事焦急,下午后我右脑勺隐隐阵痛,加上在干燥憋闷的暖气房浸泡一天,疏忽了喝水,反应过来时,嗓子也开始罢工抗议,涩裂得厉害,整个人像脚踩棉花糖,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北方的冬天,这样的招染,身体溃败,精神涣散,再熟悉不过。

逃脱,透气,换身大概是那会儿最想要的解药。

于是,穿好那件多年的黑色羽绒服,裹好围巾——出门去。虽说,也不知道出去干什么。但我知道,困在眼前,情况只会越发糟糕。

走在昏黄的街灯下,身旁是CBD下班的人流群和袭人的寒气,大家脚步匆匆,神色绷绷,不时也有送外卖的小哥来回穿动。

我漫无边际的向前走着,看着,不时驻足,听这座城市最卑微的呼吸声,在冬地统领下,人如蝼蚁在一个固守的狭小空间翻腾,你我有谁易?!

就在这样的感慨,一闪而过时,我感受到揣衣兜的双手温温的,而我则稳稳的。一双高筒靴、一件黑战袍,屹立风中,好有英雄的恍惚感。

随即身体恙态、疲惫、焦虑一下一哄而散。

那一刻,我感受到来自体内的能量,来自我那身黑战袍——黑色羽绒服,从手、身、到肩部细腻温情的呵护,我的黑发散落风中迎风而舞,腰部细而坚挺,我仔细打量着自己这身,perfect完美,有型又妩媚,我自孤芳自赏,愁容一卷而释。

就这样,一身倦意被自己这身行头,确切的说是黑色羽绒服莫名给治愈了。

我想,这便是真爱的潜在能量吧。

平常,它呆在你身边,你不觉得它多宝贝,只是倍感舒坦,就像老友一般,登对有余,热辣不够。在某个境况下,你孑然一身,举目荒芜,它就会像你的盔甲,你的战袍,迅速与你合体,赋予你通天的能量,除妖降魔,驱邪护体,乍现最美的自己。

那会儿,你潜下心来感受到它的独特,它的魅力和威力,你们彼此互慰和成全,越看越欢喜。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不只是久处不厌,更有量能乍现,大概是这种情境。

—— 02 ——

与物之间能量互通,情感流动,有真爱不稀奇,只不过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选择习惯性的看不到,因为它生命力的那半不是靠眼得靠心甄别。

与人之间呢,这是喜闻乐见,可广泛引起共鸣的情感。先说没落到实处,精神层面的真爱,最为触动我的是那种欲言又止,发乎情,止乎礼且根植于内心,深入骨髓,给人带来创造性空间,又能落地的赋予你能量,令你持续成长、成就自己而无扰对方的优质情感。

这样的情感,就像《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主人公奎妮对哈罗德的克制隐忍之爱。

在接连经受情感、职业、家庭糟心的事情后,主人公奎妮,一名接受过剑桥精英教育的女文青,来到一个新的地方,那么暗淡,颓败期,碰上特别善良而诚挚的哈罗德,这个多多少少在个性上,跟自己又有点相像的已婚男同志,她们第一相见,她大概已沦陷。

天空飘着雪花,她第一天上班,涂着不合时宜的口红,装成训练有素的会计,在一张乱糟糟的办公桌前,心情遭窘地无望这一切。

百无聊奈中,雪地里,她看到有个高大的身影,轻曼欢快而肆意的与雪共舞,那场景那身姿,那浑然一体的笑容,就像从天而降的一抹久违的暖日,将几近黑暗沉浸的她,一下从深谷拉起,她一下活了起来,立地重生。

后来,她制造她们的交集,一个是厂啤酒推销员、一个是厂会计,以她自己的方式陪伴着哈罗德:跟他同车,聊天,讲薄脆饼干里的谜语,倒着唱歌,给他薄荷糖,听他讲他的儿子,他的烦忧和落寞,也倾听他的大笑。许多年,她一直都这样做。

做这些的时候,她感到由衷的快乐和充实,状态和工作越发好起来,她生机无限。

只不过,她从没有再进一步行动,她将这份情感藏在心里,默默注视着,她旁观他们的关系以及他的生活,让自己变暖变好。

理智来看他们这一段,对奎妮来讲,有她自己的幻象和情感投射成份在里头,但不可否认的是哈罗德给了她那样一个客体,赋予她真爱的感受,成就奎妮继续前进、重获新生。

这更像是成年人世界的暗恋,因为,男主哈罗德压根没发现,他也从来没往真爱方面想过。

而这样的情感大概也是因为发乎真、止于礼、照耀你,才愈发令人对之慈怀。

就像我喜欢的一句话:男女之间最难的不是情爱的发生,而是将这烈火隐忍成清明的星光,照耀各自一生或繁华或寂寥的漫漫长夜。

后来再看,那终究是一段善缘。

—— 03 ——

落到生活里,在烟火气的尘世间,在与柴米油盐的过招里,好的真爱,恐怕不只是我懂你的欲语还休与欲言又止,我懂你的身不由己与喜极而泣。它少不了的一份心,是面对生活中那些不好招架的鸡毛蒜皮,各自交互地去体己与谅己。

这才真考验人,因为要与货真价实的真琐碎、真习惯、真状况过长久的招,不是修为智慧这样的大词泛泛得以概括的,它可能更需要两个有心人,不断调整、互通,去相互扶持和弹性体悟。

让情感在细节相处中得以良性循环,流动而生机。

这样的情感,能充分调动身体每个细胞和神经,让精神在这段关系中得以饱满和壮大,让彼此的行为适时矫正与调衡,在碰撞中形成令彼此舒服的姿势,这时它才有了自己的生命力和张力。

所以,这样的真爱,也不是钱大师对杨先生的那句笼统表白:“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人。”得以了滋味的。

它的滋味,我倒是想起了,最后的闺秀张允和先生和著名的语言学家周有光,这对令人动容的人间眷侣。

他们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地老天荒的爱情模样令人羡慕。

但我感动的到不是他们神仙眷侣的传世佳话。

对,是模样,是她们相处时彼此呈现的模样,状态和细节。

之前在《意林》杂志有看到,一则小故事,张允和先生出了新书《最后的闺秀》,记者去她家采访。原本是采访张先生,90岁高龄的她欣然允诺,不曾想周先生却自告奋勇愿以“配角”身份协助此访。

编导做了一个特别的设计——让她俩并肩而坐。张先生虽为主角,坐姿却仍有夫唱夫随的做派,你让她坐在周先生的右侧,她的身子就很自然地微微左倾;你让坐在周先生的左侧,她的身子又很自然地微微右倾。

90岁高龄的她,完全是一副备受宠爱的娇妻模样。

周先生呢,“配角”当得也很称职,到张先生的谈话告一段落之际,他会慢条斯理地补充一两句。而这两句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说的又恰好是张先生一时忘了说地紧要细节,或者是点睛之笔地小小评论。

看得出来,他以温情很用心地维护和提炼张先生地谈话质量。

这两位恩爱老人, 一对让人眼热的情笃夫妻,从这坐姿和谈姿的细微末节处,将登对尽显淋漓。

有人说,真爱能让自己发现最真实,最原始的自己,又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但得以肯定的是从此你开始内心愈发柔软,温暖充满善意和能量。相隔千里,近在咫尺,我的眼里只有你。

他/她是你的铠甲,也是你的软肋。

从张先生90高龄慈爱祥和的笑容,和他们相互体己关照的模样,看得出,他们是这一类。

真爱以最朴实、自然的面貌穿梭在烟火气的点滴生活里,化作最舒服的姿势,温暖彼此。

曾几何时,张爱玲对胡兰成之爱莫不也是这样的,不光是因为那句“见了你,我变的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心里是欢喜的,又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也因为,他们在一起时,有爱玲的样子,才华为证啊,几部经典之作,难得一见的卑微含羞,均出自那时期,它们以几何之质变诉说着那段时日,那段情深入骨髓的无可替代。

真爱的潜能,带你飞跃,带你发掘,原来你还可以有如此身段和才情。

可这事儿,拿到我们倔傲的杜拉斯小姐面前,她可能更想要的情话和情境是: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和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倍受摧残的容颜。

最后这一句,我心敬畏,能懂你、谅你、不嫌弃你备受摧残容颜的,还敢怀疑不是真爱么?

成年人的真爱,原来如此,一句我懂你能抵万金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