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家最常提起一个词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人生是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小孩子一出生最先接触的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就是他最初的老师。
他从这个家庭中获取这个世界的信息,他从父母的身上去学习如何跟这个世界相处。
为什么我们常说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就是因为在孩子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最先在这张白纸上输入内容的就是父母。
01序
前段时间我搬了家,与朋友一起住进了一所环境还不错的公寓,价钱适合、又靠近地铁站,所以在看完房子的第二天,我们就决定租下来。
但是住了一些天之后,我就发现了不对劲。
那天晚上八点左右,隔壁传来了争吵声,我起初以为是情侣之间的小吵小闹,后来我就听到了桌子撞击的声音,很大的冲击声。
紧接着就是女人的哭声,伴随着男人的辱骂声。
我不难想象与我就一墙之隔的这家人正在上演着什么画面。
我感觉事态越来越严重,因为这个过程持续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就赶紧联系了房东,随后房东就带着几个人上来敲这家人的门。
我并没有出门看,只是听到房东说了几句,诸如不要吵了,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呢,那个男人也是简单地应付了几句。
随即房东他们走后,关了门,争吵继续
事后我有在那个女人的脸上、脖子上看到淤青,可以断定她的身上也会有许多伤痕。
我曾跟房东聊过这家人,房东说这个情况已经持续很久了,好像从他们住进来就一直存在,几乎每天都吵架,因为是家乡话,所以大家也不知道他们在吵什么。
有时候吵得激烈,就会把衣服啊、行李扔出来,把楼道弄得一团糟,住在他们附近的住户也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这怎么说也是别人的家事,不好插手。
02序
这家人好像没有小孩子,不然每天吵得那么激烈,小孩子一定会哭的。
专家李思琪认为:
家庭暴力会严重危害小孩子的成长,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中长大,家里紧张的气氛会造成他的神经紧张,他的生理、心理都会受到较大的伤害。
看着自己的父亲在打自己的母亲,小孩子不会无动于衷的,他要是冲过去想要护住母亲,那很可能会跟母亲一起挨打。
这是生理上的疼痛。
这样的事情也会给孩子在心理上投射下灰暗、悲伤的阴影。
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子女,如果其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诊治,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家庭暴力的实施者,甚至其中有的人会走上报复社会的道路。
这一点,已被过去和现在社会上所发生的很多案例证实。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他们成人后使用暴力的概率要比一般孩子高15倍。
我们看到很多家庭中,出现老公家暴老婆,老公出轨等问题,究其原因,会发现很多时候是在他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是这么打他的母亲的,他的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病态的。
这样的家庭环境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
他要么是告诉自己绝对不要成为同样的人,要么就是他的潜意识中接纳了,他会在暴怒的情况下,不自觉地做出了同样的行为。
不健康的婚姻,其实害的就是孩子。
03序
婚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情感咨询、心理辅导来进行疏导的,但是有一些情节严重的,已经可以算得上违法犯罪的层面,就真的需要诉诸法律渠道。
反正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切不可盲目行事。
我们去思考家暴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因为什么大问题,通常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例如说今天的菜怎么这么难吃你能不能把你的衣服放好你能不能不要乱丢东西孩子哭了,你能不能哄一下你可不可以不要老是顾着打游戏
诸如此类的事情,起了口角,一个脾气控制不住,就上手了,上手没个轻重,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甚至打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就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家暴或许就变成了家常便饭。
男生如果看到自己的父亲打自己的母亲,他会仇恨父亲,同时也会仇恨自己,因为他觉得自己太懦弱了,他没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母亲。
长期的压抑让他会有暴力倾向,因为情绪一直得不到疏解,积压在心里,压得越久,隐患就越大。
等到他长大,他可能并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甚至他也会出手打他心爱的人。
女孩子如果看到自己的父亲家暴母亲,她就会讨厌男人,甚至讨厌婚姻。
其实她的内心特别缺爱,她也特别希望得到爱,但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让她强迫自己忽视这样的想法,甚至是告诉自己你并不需要任何人的爱,所有人都是不可信的。
04序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依恋回避,字面意思就是又依赖又想要逃避。
这个词投射到爱情中,就特别像渣男渣女的借口。
直白一点讲就是:我很爱你,但是我不能跟你在一起。
经朋友介绍,我去看了一部经典电影《和莎莫的 500 天》。
女主角莎莫是一个典型的依恋回避者。
她长得漂亮,性格开朗,有着最明媚的笑容,男主角汤姆第一次见到她,就爱上了她。
但是莎莫却很明确地向汤姆宣告了自己的态度:
谈恋爱没有意思。
做别人的什么我都会觉得不舒服,我跟别人交往,不过我没感受到爱。
这段话让汤姆很伤心,他以为这就是女神拒绝了他。
但是谁知第二天莎莫就在办公室直接跟他热吻,然后转身离开。
接下来两人关系发展得非常迅速,每天都腻在一起,让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就会像这样长久地在一起。
可是莎莫很认真的对汤姆说:我其实没有认真
两人享受着热恋的幸福,每天会黏在一起,但就是不承认恋爱关系。
莎莫也会跟汤姆敞开心扉,分享那些没跟别人说过的故事,似乎彼此没有秘密。
但是,一旦男主想要确认关系,莎莫就会退缩:
不,我喜欢你,但我不想要恋爱关系。
一旦觉得合不来,莎莫就会提分手:
我们停止交往,你不会太意外吧?
汤姆刚开始是妥协的。
可是久而久之,汤姆是受不了的,因为这是一段毫无安全感的关系。
莎莫的态度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渣男,秉承着不负责、不主动、不承认的三不原则。
05序
可是我们深究这类人的心理问题,我们会发现他们内心是很孤单的。
他们逃避感情,不是不想负责,不是玩玩而已,恰恰相反,他们是太爱了,因为一些缘故,他们不敢爱。
就像我们贪恋火的温暖,却同时也害怕被它灼伤。
为什么莎莫那么害怕确定关系呢?
这与她的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她从小就看到父母因为各种事情而争吵,甚至走到了离婚的地步。
父母不正常的夫妻关系对她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导致最后她不相信爱情。
因为儿时看到父母不健康的夫妻关系,孩子心里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父母就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接触的人。
父母和善,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父母整日像是仇人一样争吵,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恶意。
因为父母就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在与外界建立其他类型的社交之前,孩子就是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的。
就像我们看到很多可爱的孩子会把糖果分享给别的小孩,那是因为他的父母教过他要懂得分享,甚至是因为他看到他的爸爸给妈妈夹菜。
他看到了父母之间的良性互动,所以他把看到的这些投射到他与外界的交往中。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夫妻之间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因为好的婚姻,受益的不止是夫妻,还有孩子;同样的,不好的婚姻,很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