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经常失败的原因,缘由值得深思

我明明很优秀,为什么恋爱总是不成功?——在当今社会,这是相当一大部分年轻人的困扰,我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朋友,以及拥有这样困扰的来访者。所以今天维爱小编针对我这么优秀,为什么谈恋爱老是失败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事情发生。

当然,在心理层面,恋爱不成功是有有着诸多原因的。我关注到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在工作上面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也有着不错的成就,或许我们也可以把这类人称为工作狂,但是他们在情感道路上却一直不是很顺利,20岁出头时还好,但到了快30岁,婚恋问题就成为了他们的一大烦恼

我一直觉得工作狂们的内心世界与性格形成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他们工作忙,没时间谈恋爱的借口背后,是对于情感问题的无助与迷茫,他们真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自己应该怎么去应对

我的朋友Li就是这样一位事业型女性,我接下来就通过她的故事来解读一下工作狂们的情感困扰和性格成因。

Li的故事

Li是一位非常优秀、能干的30岁职场女性,不论学习,还是工作上面,她都有着非常不错的成绩与口碑,很被老师、同事及领导们认可。但是Li的亲密关系一直不是很顺利,陆续交过几个男朋友,但大多都是两、三个月就分手了。快30岁的时候,与一个条件还不错的相亲对象进行了交往,并有意愿结婚。

相处一年多后,男友觉得Li太关注工作与过于自我,自己很被忽略,跟Li沟通几次后,丝毫感受不到她的改变,长痛不如短痛,就向Li提出了分手。Li开始还是进行了挽留,但没有成功,她对男友非常的愤怒,认为男友是因为事业发展不如自己,所以就提出了分手她还认为男友不想面对自身问题,逃避责任,就把责任都推到了她身上。

分手后,Li拒绝知道男友的任何消息,认为这个人不值得再让自己关注。她在工作里面更加拼命,业绩不断的创新高,同事们除了觉得她对工作更加有热情和激进外,并没有觉察到Li正在经历失恋。Li几乎用工作填满了自己的全部时间,停下工作后就是对男友的愤怒,以及无尽的空虚

在整整半年的时间里面,Li每天只睡3、4个小时,工作、生活都非常非常的忙碌,她必须让自己做些什么,节假日去参加各种类型的聚会,并且表现得相当的活跃,见朋友的时候总是喋喋不休,抑或是疯狂购物、运动Li也会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各种状态,大家都认为她的生活十分丰富多彩,是个非常积极正能量的人

最终,Li还是寻求了心理咨询的帮助,因为失眠,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已经开始让她感到撑不住了,她需要一些心理干预,并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看一下自己究竟怎么了。

工作是内心空虚的填充剂

我们先来看一看男友向Li提出分手一个的原因——她太关注工作。

我想这确实是导致很多情侣分手的原因,尤其一方是工作狂,也许你会认为这一个借口,一定另有隐情但其实这里呈现了工作狂们面对情感问题的无力,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紧紧包裹在了工作中。

对于工作,Li说,她确实非常重视工作,渴望得到成就,没有工作的日子,她就感到空虚连和朋友出去度假,她也要时刻关注着邮件和工作群长时间不工作,这是她无法想象的事情。

虽然说得很轻描淡写,但这里有一个很核心的感受——空虚感。

空虚感通常不会像抑郁、焦虑等症状会那么引起你的重视,你可能会因为抑郁、焦虑去医院和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但因为空虚感不会干扰到你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似乎做点什么就可以摆脱空虚的困扰。

Li会让自己持续地处于工作状态中,还有很多人在极度空虚时会无节制地购物、不停地吃东西和运动,更严重的状态是过度自慰、赌博成瘾、酒精成瘾等等。Lynn说,她似乎感觉找男朋友也不是因为喜欢一个人,而是希望有一个人陪在自己身边,填补自己的空虚。

我的来访者也告诉我,他们持续工作和是否热爱工作本身并不相关,就是不能让自己处于一种空虚、无意义的生活状态里,时间久了就会感到不安和惶恐。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体验过空虚感,如果给自己一些空间与空虚感呆一会儿,你可能会感觉到心里空落落的,或者是身体里好像有个空洞你可能也会说,自己似乎处于一种情感麻木的状态,很难用言语讲出自己究竟怎么了,就好像是缺少了什么

工作狂们做些什么去填补空虚的行为,其实也是在试图控制空虚。

如果把人们外在功能比作一个运转不错的机器,你可以先试想一下这台机器的动力与空虚感、以及缺少的东西有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空虚感可以被控制,但是当失控时,这台机器/你的外在功能的运转也会出现问题。

显然,一直用外在行为去填补内在空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那为什么会产生空虚感呢?自己感受中缺少的又是什么呢?

询问被空虚感长期困扰的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感觉自己的童年并没有发生过特别创伤和十分不好的事情,生活甚至可以说是衣食无忧的,但是为什么会常常感到空虚、无意义呢?我们或许可以从Li的成长经历中找到一些答案。

Li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理性而克制,工作非常的忙碌,她甚至很少与父亲一起吃饭;母亲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多次获得优秀人民教师的称号。在父母的眼里,Li一个非常听话,不用太操心的孩子,平时不会乱花钱和乱交朋友,学习也很努力和用功。

Li也说自己似乎也没有什么困扰需要跟父母说,只是达到父母的要求就可以了。她几乎没有体验过和父母谈谈心这种情感交流的方式,成绩有一些波动时,父母不会批评自己,可能会鼓励一下说:你没问题的,下次努力!其实自己挺沮丧的,但慢慢就过去了

我想,此时你已经有答案了,空虚感的来源就是——工作狂们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了真实而滋养的情感连接,父母只是关注他们的成绩和基本生活,以及不犯原则性错误就可以了。

因此,空虚感并不是缘于童年经历了什么,而是没有经历什么——工作狂们的情感、内心的需要没有被父母看到并回应,在原生家庭中很少体验到情感连接,他们就如同在情感真空中长大。

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在成年后,他们只懂得用一件件事与他人连接,常常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关系中那些复杂的情感,尽管他们对关系也充满了深深的渴望

要根本解决空虚感的困扰,仍然需要在一段安全和有真实情感连接的关系中,重新获得滋养,以此修复空虚感。但矛盾的是,建立这样的关系对于工作狂们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工作是关系创伤的避风港

不可否认,工作狂们是渴望一段亲密关系的,不论是为了填补空虚,还是为了满足被她深深压抑进无意识的依赖需要

他们的真正困难在于,当处于一段关系中时,并不知道如何与对方相处,一直认为我很优秀,名牌大学毕业,工作、收入都不错,长得也不赖,对方就应该喜欢自己。我想,这是非常肤浅的对关系的认知。

工作狂们不懂亲密关系中情感连接的意义与价值,面对关系中真实的情绪情感,会有些无助,甚至恐惧,所以不得不回避,让自己缩在工作中。

尽管表面上工作确实很需要他们。被需要和被肯定也加强了工作对于我很重要,以及我工作不错,我很优秀,男/女士们就应该喜欢我!的认知,当然他们也困在了自己的认知循环中。

在Li身上,她对工作如此重视的认知也有对父母的认同——显而易见,她的父母也都是工作狂,而孩子因为对父母的爱/恨,总是会认同/反向认同于自己的父母的。

但透过工作狂们那些外在行为和认知,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对关系的深深失望与愤怒如同Li一样,由于在童年时期,工作狂们的情绪和需要长期地被父母忽视,得不到回应,他们渐渐不再向外发出任何信号,也收回了自己依赖需要,切断了真实的情感连接,认为他人都是靠不住的,只有自己才是最值得信任的

他们从此为自己筑建了一个厚厚的壳(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称之为假自体)——听话、优秀、独立、坚强——包裹自己,并感到安全,由此保护了他们脆弱、柔软的内心;也隔离了他们对关系的失望与愤怒,真实的情感需要,以及对依赖的深深渴望

温尼科特称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退缩状态,可能你也在与外在世界交往,但只是你的壳的部分在与外在世界互动,并没有碰触到内心真实的情感连接的部分。

我们也知道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常常会触碰到我们真情实感,这正是壳保护的东西。可能你并不是时时处于一种警觉状态,也有放松时刻,但一旦触碰到壳里面的东西,你就会迅速退缩到壳内。

Li的工作状态和那些对关系的认知,都是这个壳的一部分。Li的男友说她更加在意工作,根本不在意他们的关系,正是由于在他们的关系中触碰了很多她壳内脆弱的部分,她无法承受和处理,所以她就退缩在了工作中。这样她将关系控制在了安全距离,保护了自己,但也推远了伴侣。

可能你也会说,那他们找一个同样有壳的另一半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没错,同样有壳的两个人可以共谋性地把关系维持在一个安全距离,和睦地生活,这确实是一种在现实生活常见的婚姻状态

但我要的说是:第一,这是一种假性关系,你无法得到真正的滋养;第二,我想Li的父母就是这样一种状态,这也造成了下一代的痛苦。因此,不正视自己深层的人格问题,就无法阻断痛苦和创伤在代际间的传递。

对于工作狂们,这确实是强烈的矛盾与冲突:不穿透壳,就不能体验到真实的情感连接,也无法获得滋养的关系和爱;然而,他们真的很难让人碰到壳内的部分,那就如同把一把匕首交到了对方手中,随时可以刺伤自己。

在心理咨询中,面对这样的来访者的咨询策略就是:将他们的退缩逐渐转化为退行,即可以放下防御对咨询师依赖,并将依赖内化为安全感。这确实是非常困难的过程,需要咨询师非常的敏感与坚定,不仅要达到与来访者的情感同调,更要在来访者的不信任与攻击中存活下来

失控,不能承受的关系之痛

由于童年情感忽视,工作狂们的痛苦一直没有被足够好的关系容纳过,他们也没有形成处理那些强烈而矛盾的痛苦情感的能力,只能通过启动一些防御来保护自己远离这些痛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空虚感也是情感解离的结果。

在一般状况下,工作狂们都可以控制住痛苦,但终有失控的时刻,可能是一段亲密关系的破裂,也可能是职业发展中的危机。Li在失恋后的表现,呈现出了明显的躁狂防御特征,同时有失眠、焦虑的症状产生,这些都表明,她已经失控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被分手事件里,Li经历了分离、被抛弃,以及试图信任关系的失败,这激起了她内在强烈的、原始的痛苦体验,这是她难以处理的,她需要启动一些应激性的防御机制来阻断痛苦。

躁狂防御是人们处理悲恸、内疚、懊悔等痛苦情感的一种防御方式,核心表现就是是否认和付诸行动。

他们通常会表现为愤怒,甚至是勃然大怒,用长久的亢奋和付诸行动来逃避内心的各种痛苦和焦虑。前文也提到,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自己弱小和无助的部分,愤怒和亢奋的状态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强大而有力量的。

我们还看到,Li在被分手后会贬低男友,尤其是她在试图挽回男友而失败后,这也是躁狂防御的典型表现。他们试图与人亲密而遭到拒绝后,就会否认自己对关系、情感的需要,把对方看得一点都不重要。

综上,工作狂们对自身情绪和关系都呈现了非常强烈的控制感,任何可能、或已经失控的局面都是要被他们否认和回避的。

如同Li一样,启用躁狂防御的人会表现得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行动力强,在人际交往中也八面玲珑,风趣幽默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活有着很强的满足感,对他人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他们还是很少会去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

直到他们实在无法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感觉自己即将要(或已经)掉入抑郁状态中才会寻求帮助,Li的焦虑可能就是自己要掉入抑郁状态引发的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躁狂防御的人们活力四射、积极乐观的外表,很难让同事、朋友,甚至他们自己,相信他们有任何抑郁的风险。同时,即使平时深受情绪过于波动的困扰,他们也会轻描淡写地说:我认为有情绪是正常的,人人都有情绪啊!更多地是将问题外化,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

这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被分手事件确实非常考验Li内在客体关系的品质,也就是她早年的养育环境,她内在不仅无法处理,也很难容纳这个事件引起的痛苦,不得不将问题外化。

因为父母工作忙,Li从5个月开始就被送到奶奶家抚养,父母每个月会去看望一次她。两岁左右她回到了父母身边,白天会被送到托儿所,由保姆负责接送和照顾她。她上小学高年级后,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了,也就不再请保姆了。

不断地更换养育者,让Li难以稳定地内化一个好客体,即一个可以抱持她、容纳她的情绪情感的养育者,帮助她理解自己的分离创伤。即使某段时间有过,也总是会失去,这让Li也难以形成对关系信任的品质。

在成年后,这些创伤体验会在一些特别的时刻(分手、亲人丧失等)再度激发,但这也是修复童年创伤的机会,前提是可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关系,让她渐渐形成对关系信任的品质;同时,这个安全的关系也为她提供了一个痛苦体验的容纳空间,她慢慢将这个空间内化为自身结构,逐渐形成处理复杂情感的能力,并最终可以拥有一段持久、稳定的关系关于我这么优秀,为什么谈恋爱老是失败?上面所说的是否和你目前经历的有共同感受?有时候我们只是心理感冒了,心理感冒吃药就好了,千万不要一拖再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34222.xyz » 感情经常失败的原因,缘由值得深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