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3年走出家暴阴影,她疑问:为什么要孩子对施暴的父母孝顺?

家暴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家暴的恐惧,让人毛骨悚然。《我是演说家》中,美女导演黄莉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家暴史,倾诉过程中,她几度泪奔,多次接受心理治疗,她花了23年走出家暴的阴影。

11岁那年,黄莉第一次目睹家暴。她透过门缝,看到爸爸打妈妈,她吓坏了,浑身僵硬的不知所措。她害怕,没有上前阻拦,然而她的噩梦从此开始。妈妈在被爸爸家暴时,把她所有的坏情绪转移到了黄莉身上,黄莉成了妈妈的发泄筒。无缘无故的对黄莉实施家暴,还要威胁她:不准告诉爸爸。

长期在这样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下成长,年幼的她,不懂反抗,也无力反抗,书桌上悄悄刻下的忍字,对这个家,她充满了无限的愤怒和恨意。她渴望逃离这个家,渴望自由。

19岁那年,黄莉来到北京,成为了北漂。她以为,努力的赚钱,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家人就可以过得幸福一些。当她用自己的努力,买来第一套房子时,全家人入住新房的第一周,妈妈突然离家出走,人间蒸发。一个多年遭受家庭暴力的女人,用逃离的方式,选择解脱。

9年的时间,她了无音讯的妈妈回来了。黄莉的表现却是吃不下饭,躲在角落里哭了整整两个小时,她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想见她、不想她回来。

家暴的阴影,深深的刻在了她的内心,在所有亲密关系中,她学会的只是隐忍和牺牲。对她来说,一味的隐忍和牺牲,并没有换来爱和尊重,而是变本加厉的索取和伤害。

34岁那年,黄莉接受了心理咨询师的治疗。在她告诉咨询师,自己有负罪感,认为自己11岁那年,如果有勇气去阻止爸爸打妈妈,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黄莉的咨询师告诉她:你是一个受害者,不应该背负负罪感。此时的她,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受害者。

世界上很多男人会打自己的老婆,但并不是每一个女人,都会因此发泄到自己孩子身上,她疑问:为什么父母可以任意的家暴我们,而却还要求孩子去孝顺这样的父母?这个疑问,想必也是众多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们的心声。

在我们的文化血统中,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一直流传至今,孝顺父母一直都是毋容置疑的伦理。更有父母认为,我是你的父母,我有权打骂你,孩子是一个人,不是你们任意发泄情绪的出气筒,即使你们是他们最亲的人,也无权指使、蹂躏、殴打、侮辱他们。

黄莉到她37岁的时候,《中国反家暴法》颁布,她才学会了一个名词,叫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还有另外一个名词,叫家暴直接受害者。黄莉花了二十几年,坦然面对了这一切,但是身体的伤痕会消失,可心理的阴影很有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

她呼吁大家:《中国反家暴法》颁布,家庭暴力不是一种家丑,而是一种犯罪,一个人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有暴力的地方就是犯罪现场,哪怕它是家庭。

家,是我们的避风港,有家的地方才有温暖,无论你遭遇过家暴,还是正在遭遇家暴,请记住一定不要选择隐忍和退让,你不是孤立的一个人,《中国反家暴法》会给予你一定的权利和安全感。对于家暴,一定要勇敢的站起来,扞卫自己的权益。

马上咨询,立即回答

婚姻情感问题咨询、离婚维权问题、小三劝退问题……请加中国首席维情维权专家舒心#微信#立即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234222.xyz » 用23年走出家暴阴影,她疑问:为什么要孩子对施暴的父母孝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