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与他一束花,不负芳华
在漫长的进化历史里,鲜花从未缺席
在伊拉克北部发掘的沙尼达尔洞穴里,一处有5万年历史的尼安德特人坟墓。研究人员发现,坟墓曾经用鲜花装饰。一些考古界权威人士表示,尼安德特人是最早采集鲜花的人类,他们的墓穴中有各种花朵的花粉。可以想象,几万年前鲜花就已经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使我们不能还原当时的景象,但是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送花”行为之一。
在西方,距今1700年前,瑞典国王查尔斯二世把波斯人的习俗“以花传情达意”介绍到了欧洲。于是,出现了很多详细介绍各种花的象征意义的书。从此,似乎任何的话语都可以用一束花来代替。
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也写下:维士与女,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男女交往,分别时双方互赠芍药花,结下誓约。往后种种诗篇,对描写送花寄情的场景,不在少数。这些诗篇,流传千年,为我们展现了古人含蓄而又浪漫的相处方式。
在希腊神话中,爱神阿佛洛狄特为了寻找她的情人阿多尼斯,奔跑在玫瑰花丛中,玫瑰刺破了她的手,刺破了她的腿,鲜血滴在玫瑰的花瓣上,白玫瑰从此变成了红色的,红玫瑰也因此成了坚贞爱情的象征,热情而真挚。
送花,成为一种仪式感
“第二天,小王子又来了。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了。’”
——《小王子》
人类是仪式感很强的动物。当有一天,感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淡,365天,没有一个日子是重要的,没有一天是彼此珍视的,没有一个时刻是特别的。这样的感情,平静的让人产生厌倦。
爱情里的仪式感对于双方来说有多重要,情人节的鲜花,生日的鲜花,纪念日里的浪漫花礼,这些都值得提前好久去期待。这些鲜花让女生们在剩下的300多天里有美好的记忆可以回想,有开心的事值得提起。送花作为一种仪式感,不是俗气,不是做作,是平淡感情里总要有的调味品,留一个美好的时刻感受日常里的珍贵,成为生活中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一部分。
从感性的角度去看,用心而且刻意去铭记的时光让人怀念。在很多姑娘的恋爱描述里,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我记得那年情人节,他特意赶回来,背后藏了一束鲜花,告诉我节日快乐。陪着我过完这个节日,我很幸福,我会铭记这一天。
说不出的那些话,让花来说
在上面我们说过,1700年前,以花传达情谊的思想传到欧洲。人们把赠花作为交流思想感情的媒介,作为风雅传情的礼物。不管是在当时的欧洲,还是当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直接的表达感情,是一件不合礼节、不合时宜的行为。送花,变成恋人们互相传递情谊的秘密武器。
而在现在,即使思想已经不如当时的保守,送花传情却已经根深蒂固的植入了人们的观念里。不同的场景送不同的花,告白、热恋、求婚、交友、祝福… …甚至通过每一株鲜花的花语来决定要送什么花。
电影《樱花乱》里,17岁的清叶,天真活泼,性格泼辣,反骨又嚣张。自小被母亲卖到妓院,她一直坚信着等后院里的树开花了,自己就能逃离这里,但是从她7岁来这,都未见过这棵树开花。有一个人一直陪着她,看着她长大,向她许诺,”等樱花开了,我就带你走”。再黑暗再恶劣不堪的环境下,鲜花始终扮演着希望,承载着不可说的感情,这是和我们共存的千万生灵。
最珍贵的花,送给最珍视的人
鲜花能够跟白菜区分开的本质就是,它是观赏品。被摘下的那一刻就宣告了它们不久后就会枯萎死去,就比如昙花之所以珍贵,是因为花期是在是太短太短。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首先解决的是生存问题,需要吃饱穿暖,才有空隙能够去做去想其他事。
加之鲜花种植很长时间里没有进步,鲜花成为一种类似“奢侈品”的存在。鲜花的形容词中,“娇贵”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在一段感情中,能够为了对方去争取看似珍贵的花,并将它送与对方。一方面让对方看到了自己为了她付出的行动和真心;另一方面,能够把喜欢的人当做鲜花一样疼爱照顾,愿得一人心,就是这么说的吧。
我们对美的向往,对感情的寄托,对生活的尊重,对爱的付出,对特别时刻的珍惜… …推着我们接受鲜花,或是赠与他人鲜花。
时间刚好,送他(她)一束花吧。
end.
,文章原创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改编,请私信。
有温度的鲜花资讯
感谢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