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初见~
说起追女孩,不得不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追女孩?
是追求爱情,是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亦或是在追求女孩的过程当中,发现自我,更好的完善自我?
我相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众多答案当中谁优谁劣?我想并没有太多的好坏之分,只是说可以选择且愿意选择的话,我个人更倾向选择;在追求女孩的过程当中,发现自我,更好的完善自我。
因此我一直抱持一个观点,追女孩是一种艺术,一种来自生活的艺术。开始于艺术前,展现的朦胧美,去到艺术中,随遇而安;结束在艺术后,保持美感,不破坏平衡。
不去刻意强调一些什么东西,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不去专研任何一种话术;也不关注任何一种套路。
就像徐志摩的诗所表达的意境,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情窦初开时,我们没有经验,追女孩会去做计划。我三天找她聊一次,还是五天找她聊一次。发过去一个消息,总是迫不及待,等待回复。女孩晚回复一点点便忐忑不安,女孩回复不好便如坠冰海,女孩不回复便犹如窒息。反复琢磨,反复翻看过往的聊天记录。
想从中寻找一些证明自己存在,女孩到底喜不喜欢我?对我有没有意思的的蛛丝马迹。
当聊天想行不通,便更换姿势,给女孩送礼物。能想到的礼物,能买的起礼物最好都能送一遍。
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女孩都喜欢玫瑰花。买了一束玫瑰花,怀着忐忑的心情送过去。内心充满期待,女孩都到花的那刻,会很开心。然而忽略了一个事实,女孩当然都喜欢玫瑰花,只是喜欢自己喜欢的人送的玫瑰花。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送来的玫瑰花,反而是无奈与困惑。
再不行,便去寻求女孩闺蜜,自己兄弟帮忙。忙活一圈下来,殊不知从聊天开始,追求这个女孩子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送礼物关系不到位,成为讨好与收买,破坏了平衡。找闺蜜,兄弟,成为了插科打诨,破坏了美感。
这是大多数人追女孩失败的真实写照。我在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失败?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
过度关注对方,心态上面先失衡,忽略了自己。也就导致了追女孩想不通。
那么,正确的方式是?
充分做自己,自己便是最好的礼物,自己便是最好的筹码,自己便是最佳的艺术。
前提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的成熟了,我们会懂得爱和喜欢之间的差距。一开始的追求还不是爱,只是出于一种很纯粹的喜欢,欣赏。因为我欣赏她,我想和她在一起,我去和她表达出来我对她的欣赏。
不急不躁,到什么关系做什么事,不越界。
当我们和女孩还是朋友的时候,我们能够接受和女孩子做朋友。
当我们和女孩比朋友好一点时,我们敢于更加的表达自己,真诚不浮躁。
当女孩拒绝我们的时候,我们懂得后退。就像你去约她出来吃饭,她不来。你会说好的,而不是去追着她不放,问一些奇奇怪怪问题。饭不好吃?路太远?我做错了什么?
不去为聊天而聊天,发一句话过去,发之前纠结半天,她会不会回复?我会不会说错话?她要是不回复我该怎么办?只是想聊天了。拿起手机想到什么发什么:在干嘛,我刚刚想起你,就过来和你打个招呼。女孩回则继续聊,不回不去问什么,放下手机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不去为约而约,想吃饭了 拿起手机:有时间下班了一起吃个饭?女孩赴约是极好的,不赴约放下手机继续做自己事情,不问为什么。
很轻松,很自然。而做到轻松与自然并非简单的忍住,简单的心理暗示。而是源自心态。所谓心态与人格息息相关。人格独立,健全则心态越好,人格不独立,不健全则风吹草动即是波澜。
没有盲目的乐观,也无盲目的悲观。就像今天出门,遇见一个女孩,我感觉她的头发很漂亮,我很喜欢。我会走过去和她说一声:你好,你的头发很漂亮,我很远看见你了,所以过来和你说一声。
能聊多聊一会儿,聊好了也可以直接约去喝杯咖啡。不能聊,女孩拒绝再说一声:抱歉打扰了,转身离开。不去非要追着姑娘聊不可,被冠以性骚扰的罪名。
很纯粹的喜欢与欣赏。多年以后女孩也会想起来,曾经有一个很绅士的男孩夸过她。
初见约会学,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