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一段话就是是非皆因时势,公道不在人心,其实这句话能放在挽回里面,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你去争论对错,到了挽回这一步你还在去道歉还在去说谁对谁错,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我觉得都是很愚蠢的一种行为了,因为现在时势已经变了,他对你的需求感远远小于你对她的需求感,所以说这个时候就没有对错可言了,你非要去争论个对错,也无非是在心里去认定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人心。尤其是在很多大是大非面前,你的道歉,你的挽回,其实看起来都不起什么作用。
其实你想挽回一个人,做好两点就行了:
第一点,揣摩好对方的心思,知道他想要什么。
第二点,耐心的等待机会并且抓住机会让他知道她的需求你可以满足,而且只有你可以满足。
这两点做好了,他回头的可能性才会变的极大。如果你的挽回只是用一些套路和一些小技巧小方法的话,确实会引发Ta的一时的喜欢。
比如说撒娇,比如说引导对方对你投资,再比如说做预选等等,其实这些小方法,小技巧,可以让她暂时性的对你产生好奇与关注。
但是真正能决定你们复合的并不是这些小因素,而是他会在衡量过后,权衡利弊之后觉得你还是最适合他的人,他在你这里是能得到舒适放松和快乐,他才会再次选择你。
因为这才是一个人恋爱的根本,这也才是一个人的根本。
人性的根本是什么呢?就是趋利避害,一切为自我为中心,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的,这就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当初他和你分手了。
因为他的需求既没有得到满足,和你在一起也不开心,当然会选择分手,所以解铃还需系铃人啊,当初你怎么把他逼走的,现在就用同样的方式把他挽回回来。这叫做“能量守恒定律。”
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 所以你不能指望一段感情总是甜蜜或者平静的。它势必会经历风风雨雨。 这都是注定的。 没人逃脱的了。 其实人的感情。都会有一定的弹性和反弹心理。
什么意思呢? 就是爱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往后退一退。 其实只是单纯的想回归到自然舒适的自我空间而已。 但是这时候女性们就按捺不住了,以为对方是要分手。所以开始花样作儿对方, 以此来产生连结, 作儿着作儿着人就没了。
男人女人最大的不同除了需求的不一样,那就是对待吵架这个事情的不一样了。
男人吵架吵的是对错。所以他们大脑要有时间计算出对错的绝对值。
而女人吵架吵的是情绪。不给时间,不给机会,一定要足够的奋力的把情绪和委屈一并道来。 殊不知其实男人大脑已经出现BUG死机了。
很多来找我咨询的人,我发现真的能意识到自己问题的并不是很多。大多都是以一种焦虑的状态来找个办法把人“搞”回来的。没有意识到,分手不在于人走了,而是人家的心思不在你这里了。也就是心的距离变远了。 他才会刻意回避你。
所以挽回一个人,其实就是挽回人心。古代皇帝上位,靠的是笼络人心。得民心得天下。 现在其实也一样,你不需要笼络所有人的心。你把一个人的心笼络好了就行了。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1⃣️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很麻烦”的人。
人人都不喜欢麻烦,不管你找什么借口,哪怕是自己得病了。也要表现出“虽然我不太好,但是我依然坚强”的状态。 这是一个人最惹人怜爱的时候。 故作坚强是你最能打动他的时候。 而不是你一哭二闹三上吊,真的让自己变成一个大麻烦。 那最后的结果还是一样。 他只会敬而远之。
我们经常会抱怨一本书难读,一件事难做,其实是因为我们不愿意付出足够多的时间,也不愿意付出足够多的精力。
只是一味以为所有的事情都不过是天注定,没有经过努力,就开始认命。 很多人以为懂得对方的方式,就是去问对方到底要什么,而事实上,询问是最无力的方式,重要的是观察,将心比心得去理解。你愿意付出去懂得和理解的努力,你会发现,艰涩的文字中有独特的趣味,而你草草翻过,再简单的连环图画,也是晦涩。
2⃣️挽回爱人最重要的是,在开始的阶段不要需求感暴露过多。
因为当你对他的需求感强的时候,他就会厌烦。 而厌烦你,你和他的沟通就没办法继续进行。因为你并不知道她的想法,也不知道她多虑的思维。 所以复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张弛有度的联系。该相对疏远的时候疏远,该亲密联系的时候联系。 始终要保持好情绪,氛围和话题的平衡。
挽回难么? 并不难。一切都是时间问题。
有人问过我;到底谈过多少恋爱,我们才能爱得轻松自如?始终没有答案。
可是每段恋爱,都能让我们学到一点什么。初恋带我入行,学会如何和另外一个人相处;在第二个男朋友面前知道了伪装;到了第三个男朋友,我在男女关系中已经驾轻就熟,甚至学会了如何和别人暧昧。
可是到了他,这些技巧,我一个都没用上,反而退化到最初,我剪了短发,再也涂不好指甲油,穿着运动裤上街,在最破的大排档喝扎啤。我以前甚至从来没有这么了解过真实的自己。可能最后,我们会变成一个满身恋爱技术,但是依旧能选择做自己的人吧。
3⃣️过度评估爱的程度,会忽略爱的本质
在许多初次经历情感挫折的人看来,这样“不爱了”的越线时刻就是关系的终结时刻。
而实际上,这正是每一对伴侣都会经历的关系危机时刻,也是关系能否深入最重要的分水岭。对,这一关过了你们才是进入了真正的亲密关系。 这一关没过,那么就是分道扬镳。
每一个人进入关系时,都会抱着自己最初的期待,本质上却没有任何人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期待,当对方的行为有意或无意让自己失望时,那一刻,你就会感觉到不够爱或者不爱了。
如果仅仅以自己是否满足来衡量一段关系的爱与不爱,那么就只能选择一个无条件顺从自己的伴侣。
当对方表现出真实的自己时,你就可能会用对方不够爱来评估关系,这显然会让每一段关系变得浅尝辄止。
这样,即便一段关系里出现了一些好的转机,也很容易被过去的失望遮住双眼。
你只一味地要求对方:如果你足够爱我,就应该为我做出改变,变成我所期望的样子,否则就是不爱!
所以,在亲密关系里,那些最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很怕自己的选择失误,会被自己的情绪化的需要主导,过度考验对方爱的程度,而忽略了关系本质上两个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所以不要把“他不爱我了” 放在首位。 爱不爱是是你争取出来的。 没有人躺在那里什么都不干,就会有人爱。他就算告诉你不爱你了,那也是你之前做的不够好对吗? 有没有因的果么? 所以爱不爱你,事在你为。 不要忽略人性的本质。
4⃣️不要一味以你觉得好的方式去付出去争取,那不是他想要的。
你说的那些话他根本不想听。
我的很多咨询着,最喜欢的就是道歉,然后说一些感动的自己稀里哗啦,但是在对方看来是“道德绑架”一般的逼迫自己复合的言语。
要知道,任何关系都不只是单向的投入,需要双方一起努力付出才能走得长远。如果你想要对方也重视这段关系、更爱你,同样需要他的不断投入。
列夫·托尔斯泰写道:“我们并不因为别人对我们的好而爱他们,而是因为自己对他们的好而爱他们。”这句话不是没有依据。反复被验证的富兰克林效应提到,“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
换句话说,要使某个人喜欢你,你要让他为你付出。
当时的实验结论依然适用于现在,假想你跟恋人在一起,是不是当初克服了越多的困难,投入了越多的精力和时间,你就会越珍惜这段关系?即便你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对方并不是那么让你满意,两个人在一起也并不总是其乐融融,你会立刻决定分手吗?
这个过程是你出现了认知失调,因为你的态度(对关系的满意度不高)和行为(对关系付出的多)之间产生了冲突,内心自然会产生焦虑和不快,本能反应就是想办法降低这种焦虑和不快。
所以很多人会自我怀疑一番后放弃分手的想法,他们会想办法自我说服,告诉自己,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对方的,我们的恋爱也有很多美满之处。他们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使认知平衡,让心情平复,并且逐渐强化了“我很爱他”、“我对我们之间感到满意”等类似的想法。
这样看来,只要付出,我们就会加强对付出对象的喜爱,而越感到喜爱,就越会促使我们付出,这才是良性循环。
我说这些不是说这种“认知失调”是错误的。恰恰这种认知失调可以帮助你反思你在亲密关系中的问题。让你更为精准的意识到爱与被爱的关系。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这里面有喜欢,有付出,有预期,更有妥协。 这四点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系统。 让你在关系里能走的更稳妥。而不是在用一味的单方面付出,去理解和解读对方。去解读这段关系。 毕竟讨好是成年人处理感情问题时候,最不该出现的姿态。
不要一味以你觉得好的方式去付出去争取,你要知道你争取的不是怜悯,你争取的也不是幻想般的认知。 你争取的是自我价值的圆满和弥补遗憾的过程。 有些话你说出口,例如“很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当时我们………………” 这种话你就算说烂嘴皮,那也不是他想要的。你说的那些话他根本不想听。
5⃣️怎样打开一个人的心房,让他愿意和你沟通,愿意和你产生连结。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你希望和对方产生链接,最开始遇到的肯定是拒绝与打压,这都无比正常。 但是不管打压也好,拉黑也好,其实这都是对方愿意与你产生链接的一种方式。 真正的冷漠是,挽回刚刚开始 (排斥期还没过) 对方就用一种朋友一般的语气与你和平分手了。这才是爱得反面。
心理学上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也就是说,当别人愿意去责备的你的时候,对方一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
这种需要你要理解。 所以在这里剖析一下。
这些需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投射的需要
投射,是个很好玩的游戏,它就好像一个人照镜子,也就是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对方就会在他投射的过程中,变成与之匹配的人。
比方说,一个具有拯救者情结的人,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很容易把对方解读为一个弱者。
他会无意识屏蔽掉很多客观存在的信息,只是选择性地看到对方脆弱的部分,或者,无意识地把对方所有的信息都解读为弱者的表达。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内在拯救者的情结,才能体验到有人臣服于自己的快感。
问题来了,如果投射是照镜子,作为拯救者,为什么看见的不是拯救者,而是弱者?
这就需要我们穿越拯救者披着的铠甲,走进他的内心去看看。当你去看了,并且接受他的“拯救”了。 那么这时候沟通便可以产生。 他会以一种即使关系结束,我也要拯救你的姿态出现。 但是由于习惯了扮演拯救者的角色,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脆弱,所以,只能通过拯救伴侣的脆弱,来满足拯救自己的渴望。
但是这种投射,确实帮你建立起了沟通。
二:攻击的需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不是“你给我一个苹果,我还你一个梨”这么简单。有时候你的一箱苹果可能都不如别人给的梨。 而且很可能的是你还了他一个梨,他也非常不满意,心想着:“我明明希望你还给我的是香蕉,给我这个破梨干什么!”
于是,这个关系就产生了不平衡,想要香蕉却要不到的那一方,内心就会滋生不满,不满就会攻击。
就像感情中, 他要的是A需求,但是你给的是B需求。那么在他心中是不满足于这段关系的。 但是你会觉得,肯定是B需求给的不够多,于是你又开始不断的加大B付出。 而对方觉得你连我的需求都满足不了,这关系没法处的嘛。 其实你已经付出了很多B了,你只是不明白他要的A 到底怎么给。 给多少?
那么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你们分手了,他会怎么实施攻击与表达不满呢? 他会把你往最负面上贴标签。
因为把你解读得很坏,就能释放心中的怨气,就能释放自己的攻击了。
你是一个心生悲悯的人,他就会说:你看,又假扮好人;
你是一个颇易感动的人,他就会说:你看,弱鸡一个,又哭了;
你是一个公私分明的人,他就会说:演什么道德圣人啊;
……
总之,你所有的表现,在他那里都可以变成不好的解读,以此满足他需要攻击你的欲望。
误解,就这样,在他的攻击和你的被攻击中,产生了。如果你看不到这背后的心理逻辑,你可能也会很委屈:我明明给了他梨子啊,我明明一直在付出B价值啊,他为什么还这样啊!
但如果你知道他是要香蕉,他要的是A或者C ,你也许就不会那么委屈了,你可以选择给他一个香蕉,或者告诉他,对不起,我没有香蕉可以给你。
上述说的这两个需要,其实都是为了挽回对方挽回前任去准备的。 他只有把自己投射为一个拯救者,把攻击对向你,他积累已久的压抑才会彻底释放出来。 这种压抑释放以后,你才有可能与他重新心平气和的沟通。
6⃣️学会当朋友,有时候也要学会不当朋友。
一切都是审时度势而定。 有小伙伴问我: 「我一直试图修补和他之间的关系、一直在想怎样改善我的缺点、我承诺他我会改变、可是他不给我机会。他说,他不是那种分手之后,还能跟别人当朋友的人。为什么会这样?不是说,需求与资源的羁绊是继续当朋友的关键吗?」
心理学家会告诉你,这些「满足需求」做法之所以不会成功,是因为你费尽心机所做的一些努力,并不一定真的是他想要的,只是「你以为他想要的」那么,他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后续的分析发现了一个现象是:有两种人在分手之后很满足于她们的关系,一种是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手后好朋友」,另一种是避不见面「连朋友也当不成」。奇怪了,为什么连朋友也当不成也会开心?我们都以为,一段满意的关系是建立在正向的互动上,两人相亲相爱,彼此相濡以沫?才能幸福快乐,却忽略了有时候,对方的快乐是建立在你的消失上。所以朋友可以当,可以以朋友为切入点,但也要学会适当的时期,适当的消失一下下。 毕竟,你前期给对方的压力可能不是一般的大。 消失一下下也无妨。
7⃣️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他的思维方式里以及成长过程中,隐藏着他的弱点。
这些弱点你必须找到他,然后逐一落实与解决。
有的人怕麻烦,有的人内心力量感弱需要依赖他人,有的人吃软不吃硬, 有的人害怕压力。等等等………这些都是打开与他沟通以及挽回的大门。 我们做到投其所好,就可以了。 人性确实很复杂。但是再复杂的人性, 你想去“维护” 都是机会满满。
我们要格局变大点,眼光长远点,沉的住气一点,控制好情绪,心思慎密些。一切按部就班地去做好修复关系这件事情就可以。
关系之所以叫做关系,就是因为很多时候你只能关起门来去解决。而不是吵吵嚷嚷让更多人亲朋好友知道。 能解决的就是能解决。一切尽人事听天命。这样不后悔,你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