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明,人缘一向不错,跟他聊天如沐春风,很舒服,他和领导同事也相处得很好。小明有个同学和他一起进的这家公司,在语言表述能力上,却和小明截然相反,不太会说话,人际关系差,是那种"能把天聊死的人"。
他两工作能力都差不多,但3年时间里,小明已经从运营助理升到了运营主管,月薪早已突破5位数,而他的同学却还依旧在原地踏步,拿着一个月5000块的工资,被领导压榨,被同事挤兑。这其实就是会不会说话带来的差别。
除了在职场上,我们在生活中也很容易发现:一个会说话、会聊天的人,总是比不会说话的人要吃香的多,包括追女孩子,包括跟朋友借钱等等。
既然会说话这么重要,那我们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呢?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为《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里面有个章节《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提及了常见的说话误区和一些实用的说话技巧,对提升我们的人际关系非常有帮助。那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这本书里说的相关知识。
关于说话的三个常见误区
01、强势型:过分强调自身感受,忽视他人需求
《冷读术》一书提及了"Me型人“一词,是指凡事都以“我”为基准来思考、感觉和行动的人。
他们在与人交谈时,总希望自己能在双方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希望自己能够支配别人。他们习惯于围绕自己说个不停,不给对方插嘴的机会,从而渴望表现出自己博学多才、成熟稳重、魅力无限的样子,享受旁人倾慕的眼光,而忽视对方的需求。
举个例子,我大学毕业想去旅游,但爸妈不同意,说一个女生在外面不安全,周旋无果后,我沮丧地跟朋友小A哭诉。谁知小A说:我跟你说,我妈才奇葩呢,我记得我初中那会,我妈······于是开始长篇大论讲她自己和她妈之间的故事,完全把我希望得到宽慰的需求给忽视了,抢走了属于我的“主角光环”,这样就容易让我感到不满。
02、卑微型:把聊天变成卑微的迎合
有的人为了迎合对方,会特意去做对方喜欢的事情,比如对方喜欢看某个电视剧,而你为了和他有话题聊,你也开始熬夜去追剧,到头来却发现人家只是无聊随便看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那你就做了无用功。
这样的人也会经常在和对方聊天过程中,过于看轻自己,隐藏自己,觉得自己说不出什么名堂来,而反观对方,却能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所以自己就一直扮演着鼓掌喝彩的观众角色, 从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说的对”、“我也这么觉得”、“的确如此”等。这其实是一种没有主见的表现,容易让对方感觉自己说出的话像一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样没劲,得不到任何反馈,所以过于迎合也是一种错误做法。
03、憨憨型:说话得罪人,造成情感伤害
李尚龙说:“人都是敏感的,敏感到你不知道自己说了那句话就触及到了对方的底线。”
很多人说话直来直去,却总喜欢标榜自己真性情,活在“忠言逆耳”的套子里洋洋自得。殊不知这样可能痛快了自己,而伤害了别人,也让人际关系越来越差。
同事老王,车祸手骨折了,发了个朋友圈,有个同事看到了,在底下回复:“幸亏伤的不是右手,还能回去加班。”老王气的直怼他。同事这种自以为是的幽默,把自己的“有趣”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仅显得自己情商低,更是给老王的心理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情感伤害。
要知道,真正引起情感共振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背后传达的情绪。我们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话一旦说出口,背后的情绪已经传达给了对方,是永远无法撤回的。
那我们该如何避开这三种说话误区,提升说话能力呢?《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一书当中,分享了3个技巧。
需要掌握的3大沟通技巧
01、留白法:认可和引导他人,让对方多讲
与人沟通时,话不要说太多说太满,要注意"留白"。不该说的不要说,不必要的少说,有的可以三言两语带过去,不需要大肆渲染。
比如,一个同事小A问你觉得他写的一篇文案怎么样,而你确实觉得不太好,假如你直接说“你写的也太差劲了吧”,那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而如果你昧着良心说“很棒啊,非常好”,如果后面被证实的确不好,就显得你虚伪。所以你不如这样回应他:“我觉得你这个文案很具有创新性,但在文字组织上,如果可以运用到领导上午开会提到的三个维度,我想可能会更好。”
把问题主导权又抛回去给对方,对方听到你这么说后,会开始思考领导上午开会提到的3个维度是什么,我怎么在文案中体现出来,然后再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表达出来,与你进一步商讨。
“留白法”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先肯定了对方,让对方感受到认可和尊重。然后我们再把关键信息用暗示的方法说出来,既回避了与对方的正面冲突,又引导了对方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多多讲话,表达自己,营造舒适的沟通环境。
02、共情法:搭建彼此情感的桥梁
还有一种叫共情法,也叫情感连接法,字面上看,就是把对方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有机连接起来,产生共情。而如何连接呢?主要有以下3种常见方法:
共谋术
所谓共谋术,就是让对方和你共赴一场惊险,制造一种错觉,让对方觉得自己和你有着非一般的紧密关系。
我们在很多电影电视剧可以看到,男女主角经常要一起经历一段惊险或者坎坷,才会确定铁一般分不开的关系。那放在人际沟通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先了解对方的人生烦恼,然后表明自己也遇到了类似的烦恼,希望和她一起探讨、分担和解决。
比如我和朋友以前都是月光族,一直苦恼怎么控制剁手,后来我们商量每个月发工资后,立刻存1000元进手机上的定期理财产品里,然后截图打卡。就这样,我们两个人自此有了共谋任务,日常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最后钱存下来了,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多了起来,关系一下子亲近了不少。
适当的情绪暴露
如果你问一个人今天过的怎样,他通常会说,一般般,没啥特别的。这样给人的感觉就很平淡,人家不能从你的语言中感受到你的情绪,就难以共情。但如果另一人回答说:“太糟糕了,领导又让我今晚加班,简直就是不压榨人死不休的魔鬼!”那我们一定对后者好感倍增,即使他表达的是负面情绪。因为我们能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他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的真实情绪,我们容易被他的情绪所调动,从而产生共情,拉近彼此之间的心里距离。
身份分裂法
这个多元的社会赋予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身份,我们是单位的职员,同时也是父母、子女、丈夫或妻子。有时候,难免有些人会做不好其中的某项角色,不能平衡好这些角色之间的关系,那我们就可以用身份分裂法来帮助对方。
身份分裂法的核心就在于想象他处于其他身份时应该会想什么,然后用那个身份去帮助你改变他现有身份持有的观点。
比如,一个人在事业上风生水起,但常年出差在外,忙于应酬,很少陪伴家人,导致孩子和父亲关系疏离,这样我们就可以站在社会分工的角度,去肯定他在事业上的成就,然后利用他父亲的身份去引发他对事业与家庭关系平衡之间的思考。
03、封锁否定法 :不轻易让对方说“不”,避免产生心理抗拒
都说,真正的情商高手,不会轻易让人说“ 不”。因为一旦对方说出这个“不”字,就意味着他潜意识里对你是有防备或排斥心理的,这样就不利于我们展开沟通交流,也就不利于人际关系建设。
一个高情商的人,他会懂得如何发问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被拒绝的可能。从而让关系变得融洽,让别人更能接受自己。
这段概念看上去,好像有点复杂,其实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拉。
比如,你想邀请个女同事参加今晚的部门聚餐活动,如果你直接问“今晚要不要一起去参加部门聚餐?”对方很有可能直接回答“不”。你如果改成"今晚一起去参加部门聚餐吧,就吃个饭,不会太晚,到时有事还可以提前走,一起去吧,大家很久没聚一聚了。"对方拒绝你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为什么呢?因为前者是直接发问,给对方造成了压力感,而后者打消了对方的顾虑和担心,让她知道不会太晚,可以早点走,给她留有退路。而且,后者最后一句话"一起去吧,大家很久没聚一聚了"表达出对对方参加聚餐的期待,传达出“你的参与,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这个信号,让对方不忍拒绝,而前者没有这个效果。
这本里提到的说话技巧还有很多,由于篇幅有限,我只能从中提取出关于说话的3大误区和相对重要的3个沟通技巧进行分享,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学习更多技巧,建议去看看原书。
总结
总的来说,要想提升说话技巧,3大常见误区要避免:
强势型:过分强调自身感受,忽视他人需求卑微型:把聊天变成卑微的迎合憨憨型:说话得罪人,造成情感伤害
3大技巧要掌握:
留白法:认可和引导他人,让对方多讲共情法:搭建彼此情感的桥梁封锁否定法 :不轻易让对方说“不”,避免产生心理抗拒
只要避开3大常见误区,掌握这3大技巧,相信你就能大大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平,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