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和小帅是的我两个单身好友,我有意撮合他们,提出请他们吃饭。
饭桌上小帅说:“朋友圈里有个女孩挺好看”,他翻出来指给我们看,这个小孩很可爱。
小美:长成这样哪里好看?
小帅:我就喜欢这样的啊。
小美:反正我觉得不好看。
然后就是他俩长时间的沉默。
我心里默默点蜡。两位真性情的对话好经典。
两个人因为一个与他俩没有一毛钱关系的小孩照片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不严重,算是意见不合罢了,但足以感觉俩人不来电。而且这个过程里,两人都是分分钟的话题终结者。
聊天不做最佳辩手
1、一场好的谈话需要双方维护,最理想的状态是各负责50%谈话动力,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四六和三七,总有一方要多付出一点谈话动力。
如果双方都不太会聊天,很快就会把天聊死,让彼此都没有谈话动力。
回来的路上我跟小美沟通问她对小帅的印象,她说不太喜欢小帅,印象一般,反正是不会考虑做男女朋友,只是普通朋友。
可见这段小对话的杀伤力蛮大。
通过这段对话,折射出话题终结者的一个特质——“辩论”。
当一个人提出一个观点时,如果无伤大雅不妨认同他,毕竟别人有什么想法也是基于他过去生活经历的认知罢了。
学会修炼内心,允许别人意见和自己不一致,就不会有觉得自己受到了攻击的感觉,自然就不会习惯性地用“辩论”去“还手”。
简单地说我们工作一整天已经够辛苦了,平时调侃一下算是幸福的。谁会愿意听一堆“红领巾们”在说教或者杠精抬杠呢?
2、一些实诚的同学过于在意聊天的内容,忽视了聊天的氛围。
其实我们聊天的内容都是情感上的载体。尤其是,男生原本想要追求有好感的女生:最后却把聊天聊成了查户口的现场,始终敲不开对方的心门。
下面的举例说明会更直观。
例一:
男A:你这件裙子好漂亮哦。
女B:谢谢。
男A:。。。
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聊天聊死了。
赞美衣服、发型等等好看,对方回复一句谢谢就没有然后了。A已经不错了,知道注意女生细小的变化,加以赞美,没话找话。
这里的重要提示是:聊天时别问那种答案“是”或者“不是”的封闭性问题。
学会转话题,自然代入,把谈话的舒适感放在首位,营造好的气氛是先决条件。
肯定对方的观点是最见效的,毕竟没人会讨厌一个认同自己的人。
但认同不是随声附和,如果空洞的去认同,去夸奖效果并不够好,反而有种刻意的嫌疑。
例二:
A:你这件裙子好漂亮哦。
B:是么,我买的时候花了五百好心疼,不过有人夸好像值多了。
A:料子好,一分钱一分货,品质好可以穿很久的。
B:是啊,有道理,你平时去哪逛街?
A:我啊,我一般去……
把A和B换成同是女生的设定,这两个人可以一直滔滔不绝地聊下去,。
这也是成为很多男生理解不了的千古谜题,女生一起叽叽喳喳的,聊什么聊这么久。
收到对方的观点并肯定ta的一部分看法,细化原因。
参考说法: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你这个想法很特别/我也是……,尤其是……我也遇到过,(表达认同感)打开对方有聊天欲的话题是积极信号。
话题终结者往往是遇到弹簧不会再继续延展到深层一面的人,所以聊来聊去都是表面的几句,腼腆慢热的人遇到不太熟的异性就很难继续。
如果换成以第一个男A和女B的设定,这天也是可以这样聊的。
例三:
A:你这件裙子好漂亮哦,准备参加什么活动呀?
B:哪有什么活动,天天工作超级忙。
A:我也是,忙得吃饭都是见缝插针,有次出差路上和几个同事吃个火锅,汇报方案的时候也不知道客户闻出来没?
B(忍不住笑):客户闻出来应该也没事吧,你可以多喷点香水。
A:可以到是可以,就怕客人打喷嚏扣佣金。
这里气氛就很轻松了,话题已经从“裙子”跳到“活动”、“工作”、“工作趣事”,两个人已经聊得很开心了。
确定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再缩小范围,在聊天过程中如果对方接话那就说明可以试一下继续聊,看会不会赢得互动,聊天的过程也互相了解了各自工作情况,自然不尴尬。
效果比问:“你什么工作?”“每天都做什么?”好太多。
3、有人可能好奇如果不熟的两个人在聚会/婚宴等场合遇到,怎么打开话题,保持后续联系呢?
还是男A和女B,男生对女生有好感。
A:你这件裙子好漂亮哦,可以问你哪里买的吗?我想送我妹妹一件。
B:哦,我网上随便买的。
A:可以发链接给我吗?她马上过生日啦,我正愁不知道送她什么呢?拜托你啦。
B:哦,好吧,那我怎么发你?
A(熟练掏出手机):我加下你微信就好啦。
这种情况B大概率不会拒绝
看重点,这样A就有了“借口”要联系方式了,适用和高冷一点美女对话,目的性别太强,有个理由拿到联系方式,就是交集的开始。
类似要联系方式的方法:
1)一群人聚会,主动帮对方拍照,然后以发给对方为借口加微信;
2)手机找不到了,请对方打一下,这样就存了对方号码,如果是微信同号的话,就是意外惊喜;
3)朋友组织聚会的话可以借朋友之手介绍你们加微信,对方碍于情面也会加,不过后续互动还是要靠你本人魅力了。
以上方法男女生都适用。加到微信就可以,进一步了解对方看是否彼此适合。
聊天的技巧就是不要在一个闭环里转,就像有些男生最喜欢问:“在吗?”“在干嘛?”这种女生看了可能连窗口都不愿意打开。
学会摘关键词,从一个话题自然过渡到另一个上去,就像案例三从裙子可以聊到工作,从工作可以去了解对方的脾气,生活态度,以及方方面面,发散你的思维小宇宙,看完这篇不妨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