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看多了很多情感案例,写了很多情感文章,以及回答了很多情感问题之后,会发现一个现象,或者说是一种矛盾,就是我们看待的大部分爱情也好,亲密关系也罢,有概念,有想法,但却显得特别模糊。如果我们要将其细化,甚至深入谈到,最后也只能得到一个结论,就是看感觉。
感觉这个东西,不管我们的理论知识结构到底有多清晰,归根结底还是处于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就像很多情侣吵架,甚至甚多感情失败的例子中,到最后会得到一种结果,女方觉得自己没有错,男方觉得自己也没有错,但是稍微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女方又会觉得自己有错,又觉得自己没有错,男方也会觉得自己有错,又会觉得自己没有错。但当两个人重新面对彼此的时候,或者心平气和的去聊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谁也没有办法去指责对方。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其实,真正的问题就是感觉。
很多时候自己会跟自己形成一种对冲的矛盾,当自己是矛盾的时候,和对方行为的一种关联,自然也会是矛盾的。
准确的说,我们早已习惯了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展开行为,包括感情也是这样。可惜的是感情生活是不会存在标准的,于是乎我们开始了模仿,比如模仿父母,比如模仿言情小说,比如模仿心灵鸡汤。因为有人这样做,证明了存在即合理,所以模仿就开始了。只不过,我们模仿的对象,大多数都是模仿的开头,然而结尾无法模仿,因为人不一样,同时,也并没有告诉你,结尾到底是什么。
我们经常听到的矛盾,就是三观不合。什么是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先不说价值观和人生观,很多人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世界,从何来的世界观?所谓的世界观,都是别人做的,或者告诉你的东西,你去模仿或者学习的产物。根本没有真正了解过世界,又何谈改变世界呢?
准确的说,我们从来没有认真的了解过任何,包括自己。所以,矛盾和对冲出现了,因为没有了解过自己,更不用谈如何了解对方了。
我们常说,跟着心走,永远都不会错。内心的声音,不论用多少理性去抑制,这个声音永远不会消停,走走转转还是会回到这个原点。我们的理性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内心的声音,可以简单粗暴的理解为我们自身的欲望。
欲望迟早会被满足,关键是欲望是否现实,好高骛远伸手摸不到的欲望,那不叫欲望,是奢望,或者说是幻想。话题又回到了我们最初所说的,我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到底是什么?言情小说式的爱情,是每个人都渴望追求得到的,所以这成了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标准。然而,放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现实早已脱离了现实。
每个过来人都会告诉你们,要实际一点,要现实一点,但从来没有人会告诉你,什么是实际,什么是现实。有人可能会说出一二三,但是这样的一二三,只属于那个人,并不属于自己。
所以,我们需要在感情生活中学习和完成的,并不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是要完成两个行为,先去中心化,然后实现自我的社会化。首先去掉所有的内心的束缚和条框,尝试着了解自己,在了解的过程当中,就已经开始了社会化的过程。了解世界比改变世界重要,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重要。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才会有机会去了解世界。了解世界的过程,我们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世界了。
为什么和男朋友没有什么矛盾,但就是想分手?难道不是内心滋生出别的欲望,还不自知,稀里糊涂之间,做出了选择的过程么?难道这不是内心的声音,被自己的思维所束缚了么?
这就是自我矛盾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