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面前:爱与被爱哪个更好?

  早上刚起来就看到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一个被野兽拥抱的美女,表明自己对婚姻多么痛的领悟:只要对你好,被野兽拥抱也心甘。

  

  这乍听起来蛮有道理的。尤其是用自己的血泪史来教导小女生——通常她们会有这种疑问,是找个自己爱的人,还是找个爱自己的人。两面从理智上看,有着难分伯仲的可取之处。而一个已在婚姻中久经风雨的人,一个在现实生活的两性磨合中,明白了被爱是多么温暖和弥足珍贵的事情的人,很可能会毫不迟疑的给出建议:傻瓜,那还用说当然是找个爱自己的人咯!

  当爱不带某个人的特征,只是爱这个字本身给人联想到的行为和感情,被爱是多么幸福的事!被细心的呵护、被疼爱、被一颗因为爱而宽阔的心包容,对于看透了婚姻中脆弱的人性,得不到爱的充分滋养的人而言,是何等错失了的无价之宝。

  但如果——这份爱的来源,落于实处——落在某个特定的人身上,这份爱染上了这个特定之人的个性色彩,你就不会觉得被爱有多迷人了!也许——他就是你特别不喜欢的一个人,他的鼻子、嘴巴、直愣愣瞧人的眼睛、他的脸部表情,都让你不喜欢;他的性格也许粗俗,头脑简单,但是他对你的爱是真的。

  当被爱的美好想象,具体到被一个具体的人爱,他也许对你非常好——给你做好早餐端上桌,不用你来拖地,心中深深记得你喜欢什么,用心去挣钱来给你花,宁可牺牲自己也绝不委屈了你——当这一切只是作为客观的描述,很感人不是吗?但如果是某个具体的人,只能给你爱,似乎就远远不够了。

  假如我们只是作为一个读者,看到包法利夫人的老实丈夫,是那样纵容她、爱慕她、一心一意俭省自己,辛勤工作,却尽其所能的满足包法利夫人的奢侈要求;而这位夫人呢,丈夫是不放在心上的,生活在这样的被爱中,她还郁闷不乐,靠着追逐情夫和挥霍无度打发人生,教人不禁扼腕叹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我们不是包法利夫人,我们没有和这位具体的包法利先生生活在一起。我们不知道他具体的面貌会在我们的心理上引起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对包法利夫人来说,和他相处却是这样不尽兴,相对于她的渴望:她多么盼望丈夫身穿青绒燕尾服,脚踏软皮长统靴,头戴尖顶帽,手戴长筒手套呵!包法利先生却头顶棉布睡帽,脚蹬一双在脚背上勒起褶皱的结实长靴,在吃完洋葱牛肉后就倒头打鼾;她,会弹钢琴,会画画,会吟诵情诗,甚至会独出心裁的把李子铺在葡萄叶上,堆成金字塔。而他,谈起话来,像一条人行道一样平淡无奇,他的想法,也和穿着普通衣服的过路人一样,引不起别人的兴趣,笑声,更不会使人浮想联翩。根本满足不了包法利夫人那些精美的心理需求。

  丈夫再爱自己又有什么用?在她心里,她想要的是这样一个人 :一个男人难道不该和他恰恰相反,难道不该无所不知,多才多艺,领着你去品尝热情的力量,生活的三味,人世的奥秘吗?可是这位老兄。什么也不知道,更不能教你知道,甚至自己根本不想知道。他既不会游泳,也不会击剑。更不会开手枪。有一天,她读小说的时候,碰到一个骑马的术语,问他是什么意思,他竟说不出来。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掩藏在爱这个课题下的、应该先行考虑的问题——一个什么样的人能满足你最主要的心理需求?我们不是童话故事里的简单人物,有着简单的心思,简单的美丑观、善恶观,对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有着更细腻更复杂的观感;单只是动画上那张简单的野兽的面孔,接受起来也许并不困难,但在现实中,这个野兽代表的到底有多少方面的丑陋?又有多少方面的让人不可接受?

  我们强烈的要求被爱,但当我们和一个具体的人相处,也许只有爱是不够的;只是简单的被爱是不够的;只是被用真心却简单的方式爱着是不够的;在我们的心里,也许还藏着太多的层面不是爱能满足的,而必须是一个有着特定品质的人的爱才能满足。